美文网首页中医
【中医】望、闻、问、切之望诊

【中医】望、闻、问、切之望诊

作者: 心得体会站 | 来源:发表于2023-01-29 14:32 被阅读0次

望神

    望神中重点是观察病人的眼神。

    观察病人的精神情况,神志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活。

    神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种

        得神 双目灵活,神志清楚,言语清亮等为有神

        失神 病人两目呆滞,晦暗无光,神志不清,言语无伦等

        假神 久病而重危的病人,突然精神转佳,言语不休,索饮索食,呼吸平均,如同假象


望面

    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即色泽,又称气色,神色。

    正常面色:微黄红润

    面部五色与五脏(这是一般规律,要四诊合参)

        青属肝,属木  主寒主痛、主淤血惊风

        赤属心,属火  主热

        黄属脾,属土  主虚主湿

        白属肺、属金  主虚主寒,主亡血脱气

        黑属肾、属水  主肾虚,水饮,主虚寒、疼痛


望目

    观察眼目外部形态各部分颜色及瞳仁大小等。

    外部形态变化

        目窠(眼睑)肿  肿势急,脾热。肿而缓慢,无胀满感,为脾虚

        目窠内陷  津液不足,精气已衰,小儿睡眼露睛,多为脾虚

    目睛的变化

        双目红赤涩痛 火证

        目睛局部变化 两眦红赤,多为湿热,两眦淡白,多为气血两虚。


望舌

    舌尖属心肺(上焦),舌中属脾胃(中焦),舌根属肾(下焦),舌两边属肝胆

    舌苔 胃气所生 正常人一层薄白苔,干湿适中

        苔色

            白苔 多主表证、寒证

            黄苔 多主里证、热证

            灰苔 主里证,见于里热证或寒湿证

            黑苔 主里证,主热极或寒盛

        苔质

            厚薄  辨邪气深浅

            润燥  辨津液存亡

            腐腻  辨脾胃湿浊

            有无  辨胃气盛衰

            真假  辨胃气有无、病症虚实

    舌质

        颜色

            淡白舌  阳虚、气血不足

            红舌  热盛而气血充盈所致

            绛舌  温病热入营血阶段,内伤杂病,则见于久病、重病之阴虚火旺

            紫舌  绛紫而干,为邪热亢盛,阴津耗伤,气血郁滞之证

        形态

            胖大舌 

            瘦薄舌

            裂纹舌

            齿痕

            舌强

            舌痿

            舌颤

            吐舌

            歪舌

            缩舌


望形体姿态

    形体

        形体肥胖,肤白无华,是形盛气虚,多为阳气不足之证

        骨细胸小,面黄肤燥,多为阴血不足

        “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肥人多为阳虚湿盛,瘦人多阴虚火旺

    姿态

        观察病人的动作姿态和体位有无异常变化


望排泄物

    痰

        白痰清稀,多为寒证,其中量多易咯,为湿痰

        白痰及黄痰粘稠,为热证,其中量少难咯,为燥痰

    呕吐物

        呕吐涎沫,为寒证

        呕吐食物无酸臭味者,为胃寒

        有腐败酸臭味者,多为胃热,或饮食伤胃

        呕吐黄水而苦,多属肝胆有热

    二便,经带


望头发五窍

    头发

        头  成人观察头是否有振摇的现象,头摇动不能自主,则为风证

        发  稀疏枯黄,精血不足。突然片状脱发为血虚受风

    五窍

    耳  耳郭干枯焦黑,是肾精衰竭。耳根凉,耳背有红络,多为麻疹先兆。耳流脓水,多为肝胆湿热

    鼻  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多为外感风热;鼻流浊涕日久不止,而有腥臭味者,是为鼻渊,多为外邪化热,或胆经郁热;鼻头红赤,年久不愈,为酒糟鼻,多属肺胃蕴热

    口   口唇淡白为血虚;青紫为痛为寒、为血瘀;深红为热在营血;深红干焦,为热盛伤津;口角流涎,多为脾虚湿盛,或胃热、虫积;口唇糜烂,是脾胃积热

    齿,龈  齿燥为胃热伤津;牙齿松动、齿根外漏,多为肾虚,或虚火上炎

    咽喉   红肿而暗,为肺胃积热;红肿溃烂,上有红白腐点,为肺胃热毒;淡红不肿,经久不愈,为虚火上炎。

    目


望皮肤

    斑疹

    白㾦

    痈疽疔疖


望小儿指纹

    指纹分风、气、命(又称寅、卯、辰)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主编: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白永波

书籍:《中医药学概论》

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 中医【望问闻切】

    望闻问切的意思 中医诊病方法是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内容、称为四诊: 望闻问切的意思 望诊: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

  • 全息望诊大全(建议收藏)

    颜面望诊 颜面望诊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色泽红...

  • 小周小儿推拿妈妈班教材

    1、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概要)--望、闻、问、切 望诊:主要观察孩子全身和局部情况,如: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的变化。...

  • 颜面望诊

    各位朋友:大家好! 现在我和大家共同分享颜面望诊,颜面望诊简称望诊。因为中医诊断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 望 闻 问 ...

  • 【南怀瑾老师】中医诊断病情是“望、闻、问、切”,这到底包含些什么

    中医诊断病情是“望、闻、问、切”,这到底包含些什么? 古代中医诊断病情是“望、闻、问、切”。 望,是看病人走路的姿...

  • 面诊(一学就会)

    面诊 颜面望诊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健康的人脸上应...

  • 170812读录专业书

    以下摘录自韩方莉老师《皮肤光疗美容》 中医的诊断:包括望、闻、问、切。望诊细分很多诊断方法,如面诊、眼诊、鼻诊、舌...

  • 颜面

    中国人善于察颜(言)观色,老朋友好久不见,见面就说彼此气色不错。中医看病诊断讲究望、闻、问、切,望诊首先就是要查看...

  • 中医舌诊:舌上瘀斑、舌下青筋,伴有头晕,千万要警惕这种病

    舌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的一部分,临床上对于各种疾病,都常结合辨舌来决定诊断和治疗,它是中医诊病的传...

  • 中医和西医的不同之处

    中医讲望闻问切,望气色,望姿态,望病的来源;闻气味,闻自述,闻机理;问发病时间,问发病时感觉,问发病情况;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望、闻、问、切之望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lp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