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奇妙之旅

作者: 沅芷兰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21:49 被阅读29次

    相信每一个热爱书籍的人一定曾想过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店吧,但是如果真要是放弃眼前的工作,去经营一家本毫无希望的书店,却未必有足够的勇气。而本书的作者,主人公佩特拉·哈特利布,酒后兴起,和丈夫奥利弗在度假时竞得一间倒闭的书店,而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这笔钱来经营这间在维也纳的微不足道的小书店。

    因此为了接手这间倒闭的书店,主人公不得不向银行和朋友借钱,有时忙碌得甚至忘记去幼儿园接孩子。主人公的丈夫奥利弗原本在德国一家待遇不错的大出版社工作,也不得不辞职到书店帮忙;大小儿子原本也都上着不错的学校,也要重新在维也纳适应新环境,原本一家相对安逸的生活被打破。

    要经营好一家书店也并非易事,就像作者所说,除了做书商,还要会营销、设计、包装、举办活动、提供咨询服务等。然而,经营书店的辛苦作者常一笔带过,像全能手一样把书店扛下来,在所有人的共同协作下,倒闭的书店竟然起死回生,不得不说充满了戏剧性。

    在经营书店期间主人公还与搭档合作完成了自己的书稿《维也纳-柏林奇案》并得以出版,并呈展在自家书店的橱窗上,自己经营的书店能卖自己写的书,对于一名热爱书籍的写作者而言还有什么是比这更让人兴奋的呢!

    这是一家独一无二的书店,这里展开着主人公以及家人、店员、邻里、顾客、书商、作家、记者等围绕着书籍发生的一系列苦与乐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书店制定的“地板管理法”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就是沿着墙把新出版的书摆在地毯上;这也不仅仅是一间卖书的书店,书店内有连接作者一家生活和工作的旋转楼梯,不要奇怪书店里会有烤鸡肉的香味,顾客也可能会听到楼上孩子嬉闹声和钢琴声。这家书店不像“居庙堂之高”的高雅艺术殿堂,未经精心挑选的员工有担任死亡金属乐队贝斯手的女同事 ,住在拐角喜欢读书的金发女士.....书店里还常充满大声讲话的声音和笑声,顾客在高喊书名的时候,回音经常从梯子顶端飘过:

    “内斯特格林的书在哪里?”
    “《琥珀眼睛的兔子》补订了吗”
    “百万富翁的书你补充了吗”
    “还有签过名的凯尔曼的书吗”
    “谁知道上周施特克尔吃早餐的时候桌上放的是什么书?”

    这便是书店的情趣所在吧。

    纸媒前景堪忧,网络急速发展的时代,这间书店无疑也是一间非常有人情味的书店。

    顾客在圣诞节的时候会给书店带来饼干,从市场上顺路带来鲜花或者水果,有些人过来书店也不是单纯为了买本书,而是过来和书店里的店员聊聊家常。一位二年级的小孩因为电车故障从这家书店给妈妈打电话,一对夫妻从店里买了一本别致的烹饪书籍,目的是请他们去家里做客,一位年轻的妈妈在炎热的七月带来了冰淇淋,一位不知名的男士在寒冷的二月帮忙把书店的遮阳蓬从雪堆里收起来;在读书会上参演却不从书店拿取报酬,而只要一本书的剧院演员;在书店所有人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义务帮忙做饭的顾客......这些场景无不让人觉得这是一间非常温暖的书店,而这些是通过在亚马逊、当当网直接购书所无法体验到的。

    从累得半死才能勉强支持一家老式书店,从一无所有到能把书店经营得不错,最后到接手第二间书店,并不说明书店带来了多大的利润,而是出于对书店、对这份事业的的热情,更多的是出于对书籍的热爱。众所周知,小书店仅靠卖书是无法赚到什么大钱的,或者说仅够维持生计,在众多传统实体书店纷纷关门倒闭、搬迁、转型,成为夕阳产业的当下,在电子化阅读冲击下主人公却依然把经营好书店当作是从一而终的事业和理想,可以说,这是一间靠理想活着的书店,是捍卫传统文化所做出的一点贡献,是当下流行的“速食文化”以及“快餐式”阅读中的一股清新之流。

    读完此书,不禁让人心生向往去这样的书店逛逛。

    就如书的扉页上所写的那句,这一切都是源于对书籍的热爱。这样的爱又是多么宝贵而美好的情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店的奇妙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lx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