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时代造就全民焦虑,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主动关注保险。焦虑之下很多人冲动买了保险,事后常常发现自己买错、买贵、买少、买多保险,要么是发生理赔了该买的却没有买,要么退保换保损失惨重,要么是过高的保费让家庭面临经济危机、入不敷出。所以我们需要用专业的知识来武装我们,让我们用能力去识别身边的保险代理人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需要学到真正的保险的本质才能去解决我们的保障问题。本文稍微长些,干货满满,主要希望能帮助大家树立一个科学的保险观念,真正的学会用保险来守护家庭,一直稳稳的幸福。
1. 保险的本质(保险公司大小与理赔)
2. 购买渠道(电销、银保、代理人、经纪人、官网、)
3. 找谁买(经纪人、代理人)
4. 规划保险思路(给谁买、买什么、买多少、买多久)
5. 我的保险认知观
保险的本质
保险的本意是稳妥、可靠。经过人类的智慧,将其延伸为一种保障机制。
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
从法律角度,保险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经济损失的合同安排
很多人说买保险就是买公司,大公司靠谱,小公司产品都不行。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
无论从哪个保险公司买保险,能否理赔均取决于所购买的保险产品合同条款内容。
法律意义上,保险产品是全国通赔的,而能否理赔和保险公司的大与小是完全没有关联性的,只取决于所购买的保险产品合同条款内容。造成保险理赔纠纷的最大原因是双方均没有做到最大诚信原则,首先保险代理人误导性销售,给客户承诺非合同约定的保障内容;其次,客户没有尽到如实告知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隐瞒病史或住院史等情况。
从服务角度,保险公司的大与小是有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服务指电话呼入人工接通率、理赔获赔率、投诉率等8类定量指标http://bxjg.circ.gov.cn/web/site0/tab5214/info4089763.htm)
由此可以推断出,保险的本质就是-契约式互助(法律合同)。即以最小的代价(保险费)获得最多的互助金(保险金)。
购买渠道
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险、经代、银保、网销、电销、团体这6大类。
以泰康为例:
通过上表,我想阐述几个观点。
1. 无论从哪个渠道申请保险产品,均可无差别的享有该公司提供的售前咨询、售后保全、理赔等服务。(电子保单是社会化趋势,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2. 保险公司以盈利为目的,销售渠道因客户群体、投入产出比的差异性,所以同一家公司不同的渠道设计的产品定价、保障内容也存在绝对的差距。如乐安心和健康有约在等待期、重疾种类、轻症种类、赔付次数以及费率的较大对比落差。特别说明:健康有约2018虽然是团体险,但在实际投保中可以个人单独申请购买。
3. 每个保险公司都有高性价比产品,网上代理人之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黑幕、骗局、互怼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目的性,不能偏听偏信,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经常有客户在网上看到X公司在售的某款产品去问该公司线下的代理人,代理人不是说该产品不好就是说该产品停售了之类的,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保险公司的各渠道产品相互独立,线下的代理人不知道、不了解公司其他渠道的产品而已。
找谁买?
不论从哪个渠道购买,那么你遇到的代理人只有两种身份属性。
经纪人or代理人
上一节的6种渠道,其中团体险、电销、银保、个险均为保险公司的专属代理人,只能销售所属公司的产品。
关于个险渠道,有着八百万从业大军,大家平时遇到的基本都是专属代理人,重点多聊几句
1990年中国直销元年,美国雅芳进入中国市场
1991年美国安利进入中国市场
1992年美国友邦进入中国市场,开启了中国的个代销售模式,经过26年的发展,大多数保险依然普遍选择该种方式组建营销团队,其中将该制度发挥到极致的非平安莫属。
每次提起传统代理人,总是不由自主的将其和直销放在一起。
其共同特点:
目标客户群体——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
拓展业务方式——公司通过公开的产品说明会,满满的仪式感给人以向往,低门槛招募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以最低成本将产品卖入家庭及关系圈。
模式规律 ——新人入职、短暂几天培训、自杀(自保件)、杀熟(人情单)、脱落。
有数据显示,全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人员数量超过5000万人。
他们对保险一知半解,普遍认为保险产品大同小异,最擅长是公司产品话术,因缺少深层次的保险条款解读能力,沟通客户时经常误导、夸大保障内容,当面对其他公司优势产品就是转移话题 比公司、比服务、比人情。
经纪人渠道,属于保险中介,具有同时代理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的权限。
保险经纪人做的工作是咨询,而个险代理人的工作是销售。
经纪人代表的是投保人的利益,而代理人代表的是保险公司的利益。
经纪公司就是是个第三方中立机构,就像京东、大众点评、豆瓣,他的职能就是帮助人们去筛选优质产品。正因为其中立的性质,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公正、理性、客观的决定。
小编建议:在正式投保之前,可以要求保险顾问就方案的沟通要点写一份承诺书,同时保留好方案计划书。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如上图所示拨打12378(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向保监局举报投诉,比直接找保险公司客服更管用。
怎么买
买什么(保险产品类型)、买多少(保额)、买多久(保障周期)、给谁买(被保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真正需要的,其实也就四类:寿险、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
买保险,本质上也就是在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寿险这四类保险中找性价比高的产品,进行搭配组合。
牵扯到健康问题的险种都会比较复杂,这里简单讲下基本概念,以及购买要点。
寿险
最简单的保险,身故就赔。
一般分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两种。
定期寿险一般保障10年、20年、30年,或保障至60周岁、70周岁、75周岁。若保障期间内身故,保险公司赔付保额;若仍存活,则不赔付。
终身寿险,即保障到死。由于人必然会死亡,所以终身寿险必然会赔付,保费比定期寿险会高,兼有财富承作用。
谁需要买寿险?谁不需要?
承担家庭责任的人,对父母有赡养责任的独生子女。即使身故,家庭经济或父母的生活,也不会受大的影响;不承担家庭责任的老人、小孩,不建议购买。
所以家庭寿险保额不低于家庭年收入的十倍+负债
购买要点:
1.费率 2.核保规则 3.免责条款 4.免体检保额
2018最新定期寿险对比表意外险
意外险,即满足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四个要素。比如,骑车摔伤算意外,猝死、食物中毒不算意外,当然意外怀孕也不算意外保险范畴。
一般分2种: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险。前者主要保障意外身故和意外残疾;后者可以报销因意外导致的门诊、急诊、住院费用。意外残疾,保险公司是根据残疾的严重程度来确定理赔金给多少的。国家规定,残疾共分10个等级,10级残疾最轻,发生10级,给付10%的保额;1级残疾最严重,发生1级,给付100%保额。
由于意外的突发性和严重性,高保额的意外险是非常必要的。一年期综合意外险,责任全面,高杠杆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千万千万不要去买什么百万护驾这类返还型意外险,都是坑。
意外险保额不低于家庭年收入的3到5倍。
购买要点:
1. 意外责任保额是否足够?
2. 意外医疗是否含社保外部分(自费药)?
医疗险
医疗险,顾名思义,可以报销各种看病费用,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手术等费用的保险。
通常有3种类型:普通医疗险(低保额、低免赔的);百万医疗险(高保额、高免赔);中端医疗;高端医疗。
医疗险以一年期为主,属于报销型,在医疗总费用的范围内按比例或者按项目分类报销。目前市场上也推出一些5年、10年保证续保的产品,可以重点关注。
对于大多数中产阶层的情况,最为适合的是中端医疗险。
因为普通的百万医疗限制于公立医院普通部,而都市白领对于医疗资源和服务有一定要求的,肯定不愿意住拥挤嘈杂,8个人一间房,男女混住的普通部。
而中端医疗险价格适中、服务更全面、可扩展至公立医院国际特需部,更为适合广大中产阶层。
而像高端医疗就更适合高管、CEO、经常来往国内外的商旅人士等等。
保险法律意义是一致的,服务的质量却是因公司而异,尤其对于医疗险,公司的网点数量、服务体系至关重要。所以如此复杂的险种,千万不要自己在网上瞎买,误导非常严重,一定咨询保险顾问后再进行投保。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文中的逝者,如果配置中端医疗,就可以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少些折腾,且费用大多数可以报销。
医疗险总保额不低于100万额度。
购买要点:
1.产品设计:免赔额、续保规则、赔付比例、报销范围、理赔方式、承保医院范围等。
2.后端服务:理赔时效性、绿色通道服务。
重疾险
重疾险指医治花费巨大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保险。简单来说,如果买了重疾险后,确诊了保单范围内的重大疾病种类,那么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进行赔付。
重疾险保障多少种疾病,并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最高发的重疾只集中在必保的6种疾病中——数据显示,理赔率最高的三类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后遗症,三者理赔占比高达90%多。所以一般重疾险如果覆盖了25种疾病基本就够了;如果保障疾病更多,但保费没有明显增高,当然是更好的选择。
重疾险并不仅仅用来补偿医疗费用,最重要的作用是弥补患病后家庭经济损失的巨大缺口。
重疾险的保额重复购买可以累积保额,买的越多赔的越多。而医疗险,重复购买,赔付的总额度也不能超过医疗总费用。
目前的重疾保障周期分为一年期、保障20年、30年、60岁、70岁,保终身。
重疾保额一般建议 家庭年收入的三到五倍。
购买要点:
1. 产品性价比
2. 核保情况
3. 条款细节
4. 保险公司
重疾险选购标准较复杂,关注后续文章详细解析。
规划方案思路
由于早先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很多代理人一直将“先大人后小孩,先家庭支柱”奉为圭臬,然客户的选择依然是先小孩为主,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预算有限、对保险认知有限、代理人以产品为导向的误导误读。现在保险产品类型、种类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传统的主流粗放型投保思路需要被重新精细化的定义。如何用有限的预算针对性解决家庭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先保家庭支柱,要保到哪种程度算“保上了”?
以典型的4-2-1家庭(4个老人2个成人1个小孩)为例,假设男女均为工薪阶层上班族,家庭年收入20万(男性12万女性8万),有车有房,有房贷60万,小孩刚出生,夫妻30岁左右,4位老人均处于55岁~60岁之间,一家7口人均已有社保。通常人们的思维会优先给小孩买保险,我们来解析下遇到不同代理人给出的保障产品方案组合。
方案一
意外+小病住院:含有住院保障5万的意外险,500元/年
大病住院:1万免赔额100万保额不限社保内外的医疗险,700元以下/年
重大疾病:保30年定期重疾,特定重疾保额翻倍,保额50万,600-700元/年
合计总预算2000元
方案二:
意外+小病住院:含有住院保障5万的意外险,500元/年
大病住院:1万免赔额100万保额不限社保内外的医疗险,700元以下/年
重大疾病:终身重疾,多重赔付,保额50万,4000-6000元/年。
合计总预算6000元
方案三
意外+小病住院:含有住院保障5万的意外险,500元/年
大病住院:1万免赔额100万保额不限社保内外的医疗险,700元以下/年
长期意外:一般意外全残身故20万保额
重大疾病:终身重疾,重疾单次赔付,特定重疾、恶性肿瘤赔付,保额50万(保额可随轻症赔付后增长10%)
8500-12000元/年
定期寿:20万保额,保至25周岁
合计总预算10000元(某公司少儿专属产品)
根据以往上百个咨询的客户统计,大多数宝妈按照方案二或方案三投保的人最多。
方案一:性价比非常高的组合,只用一千多块钱就可以保到孩子成年,同时可以享受重疾、高额医疗及意外的充足保障。非常适合家庭经济负担较大,预算比较紧张的情况。
方案二:更长远的打算。人一旦得了一次重疾就很容易得第二次重疾,但是得了一次,以后就永远没办法再买重疾了,加强保障,所以就有了多重重疾赔付的概念。多次赔付以及中症是现在很多公司创新产品热捧的标配之一,相比单次终身赔付重疾,如果费率相差不多,建议选择多次赔付。
方案三:优势 世界500强,品牌大,服务好。特定儿童重疾以及恶性肿瘤多次赔付方面是最大优势,同时保额随着赔付可增长;而费率相比市场同类产品高30%是一大缺点,捆绑销售不太重要的定寿比较鸡肋。
如果咨询方案,单纯的只给孩子做方案 显然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整个家庭风险分析结果
A . 家庭的断流风险
①男女的意外险②男女的定期寿险
B.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家庭支柱的收入补偿的第一道防线
③一家六口人的医疗险④男女的定期重疾险⑤老人和孩子的意外险⑥孩子的定期重疾
C.家庭支柱的收入补偿的第二道防线
⑦男女的终身重疾⑧老人的防癌险⑨儿童的终身重疾
D.家庭的储蓄理财
⑩教育金、养老金
即使不按照如上的科学投保顺序,按照该家庭正常的合理预算在1万~1.5万之间,那给孩子的预算最好控制在2500元以下,方案一是最佳方案;方案二,符合家庭整体需求,就得降低保额,这样做显然满足不了必要的风险保障 也不可取;方案三费用较高,可以直接排除。
设计保险方案思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家庭为整体,全面保障为基础,需求为导向,保额为关键,优先满足生存性需求保障,通过动态的规划做好家庭发展的不同阶段目标保障需求.
最后再谈一下我多年以来遇到最多的问题,可能看完文章你们还是比较迷茫,会问同样的问题
我的保险认知观
经常有客户咨询,有哪个保险最好呀?推荐哪一个?
我想说,
能够承保的保险就是最好的保险;
虽然保的是小概率事件;
只是对发生了的家庭就是100%;
最好的保险一定是一个组合;
这个组合还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保障类产品保的是小概率和不确定性;
让财务的不确定性规划成确定性;消费者只有申请权没有购买权;
需要对投保人做财务核保;
需要对被保人做健康核保;
依据家庭情况、个人身体状况、家族病史做组合配置组合与选择。
以上就是想对要打算了解或者将要配置保险的小白一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各位朋友。
“家安咨询团队"集中了国内私人财富管理的顶级专业人士,为您提供终身的一站式私人财富管家服务,可实现不同家庭阶段的财务需求。
千金难买早知道,万金难买后悔药,越早看文章越知道。
云彡感谢广大人士的支持与关注,非常欢迎您关注、参阅我的文章,我衷心希望我的文章能够为您的家庭资产保驾护航,我将继续总结简单实用的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