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近,又闻粽飘香,也许是人到中年了吧,记忆里的东西却历久弥新,如同刀刻在了时空。
记得小时候,每到收麦子的时节,即使再忙,再累,妈妈也会腾出时间给我们包粽子,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平时省吃俭用,到了端午节,也会早早准备买叶子,把去年的红枣拿出来晾晒。
晚上烧一大锅水,水温合适了泡上米。有时是黄米,有时是江米。再加把柴,把粽子叶放锅里煮好。锅边升腾起了热气,闻到了香,眼巴巴的望着,问什么时候可以包,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粽子。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开始张罗包粽子了。先把米洗净,再洗几遍叶子。又翻出马莲叶子。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了。妈妈拿出两三片叶子,在水里蘸一下,叶子就紧紧贴一起了,手一对折,一个漂亮的深深的漏斗就出现了,放几颗红枣,填上一些米,再往回折,拿马莲叶捆好,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完成了。哦,原来这么简单啊!我兴奋的喊了一句,自己就开始模仿。可是,漏斗下总是漏米,要不就是腾不出手,不知道怎么捆了。折腾了半天,总算完成了一个,可是,怎么看都没有棱角,丑的不成样子。妈妈说没事,继续包,别漏米就行。
终于包好了,该下锅了。妈妈把粽子一个一个码在锅里,又拿篦子压上,在篦子上还要放满满一大盆水。妈妈说这样就可以让粽子老老实实呆着不乱跑了,就不会煮漏了。
大火烧开半小时吧,就改小火慢慢焖煮了。三四个小时后,又粘又糯的粽子出锅了,不过,要是想更好吃,那就别动,让粽子在锅里睡一晚。第二天再拿出来,颗颗米粒晶莹剔透,粘的可以拉很长的丝,碧绿的叶片,红红的枣子,散发着清香,看着都有食欲。
如今,妈妈不在了,那口大铁锅依旧洗的乌黑发亮,我也会在端午节前给孩子们包粽子,在燃起的火焰里,我又看到了妈妈忙碌的身影。她就在我身边,又为我煮好了一大锅粽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