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0 栗子晨间阅读#
村民们520早上好!今天要出差,马上面临晚睡-早起挑战日了,疫情以来第一次去往异地,感觉也像别样的旅行。
今早继续阅读尼采的《教育为何》,很遗憾,这一讲感觉没怎么能读懂,可能还有一些政治历史环境的因素,没有能完全理解。
大致内容应当是使教育真正成为教育,而不是所谓的“教育”,为了国家用途而成为的教育,或者为了大多数功利性存在的教育。
顺便又抨击一下黑格尔,因为黑格尔称国家为“绝对完美的伦理有机体”,提出教育的使命就是经过深思熟虑为每个人找到一个地方和一种环境,在那里可以最有效地为国家服务。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黑格尔哲学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之前看到其他书上,日本二战前早早就已经开始储备教育,所有的教育都围绕“武士精神”,所以当战争开始时,有一批这样从小严苛教育而来的可以随时加入战斗的人民。当时来看,就觉得教育就是一个国家工具,根据不同时期状况而进行调整。
而再看尼采来做这个演讲,想必早早也意识、预言了开始以教育为工具的普鲁士精神的对于文化、教育的祸害。而在演讲之后的四十多年后一战爆发。
而在尼采看来,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真正的教育为少数人服务,为特选的、为伟大持久的作品而准备的人的教育。公正的后代在评价一国之民的整个教育状况时,将完完全全根据一个时代的那些特立独行的伟大英雄,根据他们被认识、支持、尊重或者被埋没、虐待、毁灭的方式,唯有他们的声音将流传下去。
如果这些天才没有这个庇护和温暖他的故乡,他将不能展翅作他永恒的飞翔,而会被悲惨地困在时间之中,像一个流落在冬日荒原的异乡人,从贫瘠的土地上蹒跚离去。
但是,我想提出一个疑问,当后代评价一国之民的整个教育状况?或者说评价某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到底是应当以少数人为主还是平均的大多数为主?
我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当以少数的多元的英雄、天才为主的时候,想必也能看到背后富饶的土地,因为有滋养有支持可以长出这些天才?如果以大多数普及受教育程度为主,但是没有天才从中而出,背后又能看到的是什么?
村民们,你们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