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读书读书笔记
想方设法完成自我教育:谈谈《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本书

想方设法完成自我教育:谈谈《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本书

作者: 山中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18:20 被阅读52次

    你觉得你在为谁学习?

    2011年冬,笔者有幸读到约翰·泰勒·盖托(John Taylor Gatto,1935年生)所著《上学真的有用吗?》(汪小英译,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2010)一书,对一名美国人对美国学校教育的无情批判深感震撼,还做了四千多字的摘录和简评。这两天重读这本书,依然倍感亲切。

    作者在曼哈顿教了三十年书,好学校、差学校都待过,对教育有着深入骨髓的体会。这本书严厉抨击了美国的强制上学制度,让人们重新审视学校的意义。在如今这个时代,教育被新科技重新塑造,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更有着非凡的意义。

    该书序“质疑学校”中的一段话可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一旦你了解到现代教育的逻辑,就能很容易地避开它设下的陷阱和机关。学校把孩子训练成雇员和消费者,你就应当把你的孩子教成首领和探险家。学校训练孩子服从,你就应当教自己的孩子批判和独立的思考。学校的学生很容易厌烦,你要教你的孩子培养内在的精神生活,永远不会厌烦。你应当要求他们读严肃作品、成人的作品,涉猎历史、文学、哲学、音乐、美术、神学,所有这些话题学校教师肯定会回避。用孤独挑战你的孩子,让他们乐于与自己为伴,与内心对话。上学的人害怕孤单,他们总是需要没完没了的电视、上网、打手机,以及那些浅浅的、来得快去得快的友谊给他们做伴。你的孩子应当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他们能做到。”

    作者自称这本书“是一个老人的思想笔记”,“我是想让你质疑你自己的学校教育,探究你在那里所付出的代价。我想要你深入地挖掘那些上学生出的教育幻象背后的东西。我想让你意识到,在你离开校门很久以后,那股强大的力量仍然影响着你的理解力。”在作者看来,学校并不是一座孤岛,尤其是公立学校,而是社会各种力量的角斗场,学校“一直代表着精密的社会控制系统”,是“为了培养‘好控制’的民众”。

    作者强调,上学并不代表受教育。“真实的学习会导致考试分数降低,任何学校能教的东西,在学校之外都能学会。”因此,作者主张,人们应当寻找自由教育,以自我觉悟为起点,认识真实的自己,承担教育自己的责任,自己来教自己、指导自己,想方设法完成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扩展、自我超越,正如所有人类精神潜能的自我解放。

    为此,人们需要意识到,凡事皆有可能通向独立自主的好生活,人生是要自己设计的,任何遇到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老师,从而通过开放式的学习而获得个性化的教育。具体而言,就是要重拾拓荒者的美德,寻找内在的力量,培养内在的坚韧和驱动力,培养独立的心智和性格。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负起责任,做学习积极的主导者。过一种伟大的、勇敢的、自由的生活,有无畏的勇气、不尽的同情,对事物的真相充满敬畏,探索所有自我发展无限可能和多种多样的好生活。

    还要学会独处、自省、反思,从失败中学习。形成健康的自尊,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思考严肃的事情。具备好奇心、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洞察力、专注力、创造力、恒心、审慎、变通、智慧,增强协作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辩证思考的能力、讨论问题的能力、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由出入不同思想的能力。

    更要扩大关联性——与意见、经验和人的关联,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保证充分的社会交往,接触现实社会,承担各种责任,慎重选择职业,既“能为公众做出贡献,同时又能够谋生”,创造个人价值,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成为好公民。

    作者不无痛心地指出,在大规模教育强制上学前,“美国已经有了两百年开放式教育的历史,那是一个极其聪明的、有创造力的社会。”“美国人民有相当好的教养,这里言论极其自由、富有创业和冒险精神、发明创新层出不穷、充满了宽容和平等。”这本书不厌其烦地列举没上学却取得重大成就的人,让无数的学校为之汗颜。

    除了批判僵化的学校教育,作者还将矛头指向电子产品。为了抵制这些危害,作者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课程,让他们拥有真正的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把年轻人投入震动神经而又令人兴奋的真实生活中。让他们进行横跨州的旅行,自己组成法庭审判自己的案件,让他们自己做生意,上公众讲坛自己去演说、参与政治。未加说教,就使得他们认识到,多少时间曾被自己浪费于坐在昏暗中看电视、玩电脑上。”

    作者无情地揭露,“因为教室、电子屏幕的发明,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没能长大,我们在黑暗中坐着一动不动,就这样把太多实践、犯错的宝贵时间浪费掉。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意味着生活得有目的,有你自己的目的。这意味着,愿意接受责任,把它们当作有价值的、生命所需要的滋养;像一个好公民那样行事,寻找方法和机会为所在的群体做贡献;克服你的弱点,发展心灵、智慧和精神——这其中的每一样品质都不是做个观众就能具备的。”

    作者告诉我们,“每个生命体都有内在的时钟,它警告我们何时应当与真实会面:做真正的工作,学真正的技能,打真正的战争,冒真正的危险,与真正的思想交锋。绝对需要让死亡进入你的想象,永远不要忘记你的生命有多么短暂,死亡是多么难以逃脱。”

    作者还主张不要延长孩子的童年,不要把他们当孩子,而要使他们早早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你有比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理解力,而他们有天生的适应力、聪明、想象力、奇特的眼光,以及对自主的渴望。”遗憾的是,“家长天真地支持学校强制的体制,却把自己变成了孩子的敌人,有时是终生的敌人。”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很多家长不辨是非,不体谅孩子,却往往成为学校的帮凶,推波助澜,压迫孩子。

    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天才多得像尘土,到处都是。我们之所以压制天才,是因为我们不能面对有天分的少男少女,我们不知道拿他们如何是好。我想,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也很了不起: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然而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管”学生,却不知道“放”的重要性。

        为反抗学校强制教育的压迫,作者还发动了“巴托比计划”,倡导学生在试卷上写下“我不想参加这次考试”,以此来抵制标准考试。如今,强制上学存在的问题让很多人忍无可忍,美国出现了两百万家庭学校的学生(homeschooler),中国的在家上学也风起云涌,这无疑为学校敲响了警钟。

    这本书展现国人普遍缺乏的怀疑精神,其最大价值是提出了自我教育这个论题。自我教育要求人有自学的能力,为兴趣和教育而学习,自主承担学习的使命。我们要知道,对任何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而不是上学。因为上学并不等于学习,有时甚至反学习。如果到这个地步,学校就实在是有辱“学校”这一称呼,还不如直接叫“监狱”来得痛快。当人们发现去学校上学没有任何收获时,就要勇敢地用脚投票。

    如今,很多学习资料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取,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的地位岌岌可危,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岌岌可危的程度还会加深,这让人们不得不反思教师和学校存在的价值,教师的去留问题和学校的存废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笔者看来,现在的教育和学习如果不提升境界,就会被历史无情地抛弃。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学习的意义又是什么?呼唤人们正视回答这两个问题,现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紧迫。

    学校再也不能充当社会中一部分人控制另一部分人、所谓的统治阶层压制其他阶层的工具了,经济的普遍发展和社会的普遍进步要求人们普遍过更有意义的生活。这就需要政府尽最大可能保证学校的独立,让学校成为真正促进有意义的学习的场所,来提升国民的整体素养,为他们过更有意义的生活打下基础。

    注:文中配图由笔者提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方设法完成自我教育:谈谈《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pz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