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老师提出的如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郝晓东老师总结说:比“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我们如何理解理论?如何理解方法?理论和方法本质上是一体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没有脱离理论的方法,也没有脱离方法的理论。方法有效与否既取决于客观情况,也取决于使用方法的人。彼时有效的方法此时不一定有效,他人有效的方法自己不一定管用。脱离客观情况和自我特长片面寻求“一招鲜”的绝招和妙招,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就有问题。
方向比方法重要,“如何理解”比“如何做”更重要。有的年轻老师片面寻求管理学生的有效之策,岂不知,一切管理本质上都是自我管理。管好学生的前提是管好自己,自我认知的匮乏和专业能力的薄弱往往是问题的根源。很多时候,不向内反思提升自己,一味地把问题归因于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制造许多新问题。解决问题阅读是一个好的方向。但是在今天的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存在五大误区:一是不重视阅读二是浅阅读三是不会读四是知行分离五是缺乏长久沉浸。
书本很多,在当下,怎样选择书籍?
不如去想想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当没有解决办法时,我该做什么?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谈阅读的价值和读什么才有意义。
做成一件事,不论是进行一项教育改革,还是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都需要一种内在深刻的领会。没有这种深刻领会,思维就容易肤浅、散乱、疏陋。而种领会又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清楚的,除了海量阅读,还需要时间、专注、沉准体验、顿悟。越急切,越浮躁,越难以领会。沉下来,再沉下来,从根本处着手,放在一个较长时间段中考量,羞答答的玫瑰就会静悄悄地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