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离不开中国文字。更加奇妙的是,中国文字竟然突破了它的功能性,在文人的手中孕育出了千变万化的美。人类的巧思与自然的博大在中国人的智慧和劳动中生发了承载文字之美的笔、墨、纸、砚,它们被中国人称为“文房四宝”。
现代社会追求效率,传统的书写方式不如用现代的钢笔、中性笔那么便捷,但这反而让软笔书法成了现代社会稀缺难得的精神享受,代表着情怀和雅致。一支狼豪、一方砚台、一刀宣纸、一块墨锭,它们是书写的工具,更是热爱书法的人获取内心宁静和愉悦的宝藏。
笔
相传秦始皇的将军蒙恬北击匈奴时,因需处理大量战报和文书,老式的毛笔笔头通过丝线包裹在笔杆外围,笔头中空,容易分叉,不能满足便捷书写的需要。作战间隙蒙恬组织部下对毛笔工艺进行了改良,将笔头嵌入笔管内。这样的制笔方式沿用至今,世称秦笔或蒙恬笔。
老式毛笔竹管是制笔管的常见材料,而笔毫的材料却诸多变化。古人在制笔的过程中做过很多尝试,许多动物的毫毛甚至小儿胎毛都用来做过笔毫,而不同动物毫毛的锋颖制成的毛笔,因其不同强度、弹性满足了不同的书写需求。如:
鬃毛:可用猪鬃、马鬃,硬度强、弹性大。
紫毫:野兔毛,呈紫黑色,因而又被称为紫毫,其硬度强,但不耐用。适合写小楷。
鹿毫:古代常用,与紫毫特点类似。
狼毫:黄鼠狼毛,黄中带红,弹性好。适合写小楷。
貂毫:紫貂毛制成,价值昂贵,软硬与狼毫类似。
羊毫:较软,弹性小,但用锋中正、运转圆润。适合中楷、大楷。
鸡毫:更软,非常柔软,不好控制,相传黄庭坚使用过。
鼠毫:老鼠胡须或松鼠胡须,笔中至宝,相传王羲之就是用鼠须笔在兰亭挥毫作序。
山马笔:中国北部地区野马毛,笔锋黑褐色或灰白色,硬度强于羊毫弱于狼毫,产量极少,收藏价值极高。
挑选笔毫另外,根据笔毫的软硬程度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根据笔毫的长短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如何判断一支笔好不好?明代屠隆在《考槃馀事》中提出好笔有以尖、齐、圆、健四德。当今最知名的毛笔要数浙江的“善琏湖笔”。
个人认为,字的好坏和笔应无必然的联系,书写者自己的技巧功夫和对笔运用的熟练程度才是最重要的。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原本取材自然的毛笔也加入了工业制成的材料。对于初学者来讲,这样的笔也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我自己用的笔有普通的狼豪,两种不同锋长,用于写小楷,还有加健大白云用于写大楷。
新笔笔尖有胶,开笔时用清水泡软化开,用手指轻轻捏扁,开笔后就不要盖笔盖了,容易伤害笔毫。平时使用时先用清水润湿,再蘸墨使用。使用完毕后洗好,放于笔袋中或挂于笔架上自然晾干。
墨
汉代开始有了人工墨。最早的人工墨以松烟为主要原料,燃烧松枝,通过封闭的烟道收集松枝燃烧产生的烟,这个烟因在管道的不同位置而有不同的质地,价值也各异,上好的墨可与黄金等价。
烧制松烟后来,因为松树供不应求,古人又找到一种人工墨的原材料:桐油,也就是木油桐的种子榨出的油。制作原理与松枝相似,用灯草引燃桐油,再用容器罩在火焰上方,将容器熏黑的烟,就是制墨所需的油烟。这都是古人取材自然而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烧制油烟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同种类、不同价格的墨锭,最有名气的要数徽墨,产于安徽宣城。能被称作老墨的,需要存放上百年的时间,也就是至少应该是清末民国初年所制,收藏价值很高。当然现代人较多使用墨液,浓淡适中,既不会滞笔,也不会洇墨,既简便又省时,也有不同品质的墨液可供选择。
作为初学者的我使用的也是墨液,练习用或者作品用均可。曾经买了一块墨锭,研磨了好久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可能是因为质量不佳。自己也存了一块质量较好的墨锭,偶尔拿在手里欣赏,也能有一种穿古越今、近距离接触古法技艺的愉悦。
纸
在纸发明以前,文化的传播显得繁复厚重,不管是龟甲,还是竹简,都限制了文字传向更多更远的地方。在某一天,一位处理纺织原料的古人发现漂洗蚕丝后总会在水面留下一层白色絮状物,这让他受到了启发。之后,人们用树皮、麻头、碎布、渔网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后,就发明了纸。从此,中华文化轻装前行。
植物纤维而所谓宣纸,是得名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人们用青檀树表皮和沙田稻草作为主要材料,用当地的山泉水,制成的纸吸附性好,着墨坚固,水墨扩散均匀,墨润十足,并可长期保存,谓“纸寿千年”。自然界几乎所有植物都有纤维,但只有那些纤维含量多、容易处理、来源充足、成本低廉的植物才最适合用来造纸。
捣浆宣纸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生宣——吸水性强,很快洇墨,能保持墨色光泽,富有墨韵,宜书宜画;熟宣——吸水性弱,质地较硬,不洇墨或少洇墨,常用于写小字或画工笔画;半生宣——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能吸水且不易洇墨,书画皆宜。
宣纸按照尺寸的大小可以分为:三尺宣,100X55(毫米);四尺宣,138X69;六尺宣,180X97;八尺宣,248X129。
宣纸初学可以选用普通的毛边纸,如果需要装裱那对纸的要求就更高。平常练习中,我是有什么纸就用什么纸,如半生熟的宣纸或者普通的纸,古人都能在地上、墙上、竹简上、芭蕉叶上书写,想来纸的材质并不是最重要的。普通的纸稍硬,也不那么容易着墨,的确不如宣纸书写起来那么舒服,但是这样的纸更能凸显自己的不足,如粗细不匀、笔画毛躁等,我常用这种方式来找出自己的问题。
砚
砚台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要数以下四种最为珍贵,世称四大名砚:广东端砚、甘肃洮砚、安徽歙砚、黄河澄泥砚(一说鲁砚)。上乘的砚台取材严格,工艺考究。端砚砚心湛蓝墨绿;洮砚石色碧绿,花纹结构突出;歙砚多有浮雕、浅浮雕、半圆雕,做工精美;澄泥砚用当地的特种胶泥烧制,一砚多色,也十分讲究雕刻技术。
砚石取材一方砚台,既是研磨工具,也是盛墨器皿,更是历代文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文房珍宝。特别是很多古砚,除了有实用价值之外,也极具收藏价值,因为其中不仅有上乘的材料,也有时间打磨的韵味,更有它曾经的使用者倾注其中的才思与情怀。
当今很多的普通砚台采用了现代工业制成的原材料,虽不如上好石料制成的砚台那么名贵,但对与日常习字来讲,理应没什么差别。书写时,砚台用于盛墨、研墨、舔笔。每次使用完后用纸擦净余墨,不可倒回瓶内,以免使墨变质。这样使用几次之后用水泡洗,以免留有墨渣影响书写。上乘的砚台每次使用完之后在砚内存一点清水,称“养砚”。
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中,文房四宝虽有不同式样、不同材质,但其中蕴含的中国人的智慧、情怀却是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