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在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尤其与建筑学的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风水学由早期的封建迷信已经成为了一项有着实际意义的现实学科。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相互研究并提出它们之间存在自然、平和的生态关系。
一、风水学中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认识
在风水学中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划分为气、土、水和生气圈。气指的是阳光、风、空气;土是建筑、土地、矿藏;水指的是自然界中流动的水;生物圈就是人、动物、植物。这一理念与生活环境的定义十分相似,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开始对生活环境的选择就有了一定的要求,如果将其加入对建筑设计规划的范围中,就可以看出它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例如风水学中对建筑选位最好的定位为山南、水北,这与北半球的阳光照射度和河流走向是相同的。

二、人与自然协和
在近代随着科技化革命的演变,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已经由控制、征服过渡为和谐、统一。它的发展充分反映出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在向传统农业社会发展一样依靠自然,而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改造,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和谐。在风水学理论中提出的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作用于人的概念,这反映出古代人对自然的认知性。风水学关键点在于不急功近利、不刻意的扰动自然地貌,而是利用地貌进行相应的改造,这与近些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在理论上是一致的。风水学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采取依山而建,最大化的保护自然环境。在借助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体现出建筑的美感,从而将环境、建筑有机的结为一体,逐步形成与自然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保护环境意识
风水是一门有关人和周围环境关系的学问体系和信仰体系。作为学问体系,风水学通过风水先生及其活动教导世人应该怎么办。作为信仰体系,风水学通过民俗禁忌的形式教导人们不应该怎么办。作为学问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如何植树,以培生气。作为信仰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不该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不该如何开挖采掘,以护形势。“培生气”和“护形势”的直接目的出于保护山水,然而客观实际却是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态,保护了自然。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要求人们“顺其自然”,把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纳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之中。尽管古人改造大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然而先哲们依然悟出了其中的哲理。在人类习惯通过建设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今天,更应遵循这一基本原理。

四、风水有机观
建筑和规划设计要建立在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的基础之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取向是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简单地说,要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来看待。风水世界观是与天地宇宙相关的,其间还包含着深奥的精神感应。它与大自然相和谐,以求居住者及其子孙能在聚居地获得平安的生活。风水要求房屋建筑、园林及墓地,要与地形、风和水的运作相联系。生态设计学很欣赏中国风水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相和谐的态度,并能深入领悟其中的奥秘。所以,生态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风水的整体有机自然观。

风水学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变迁中都对风水十分重视,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发展与风水是不可分离的。风水学早在几千年前就带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尤其对人类居住环境十分重视,并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