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8)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8)

作者: 高原放歌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0:41 被阅读12次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8)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8)

    1982年的十月革命节,同事们在集体宿舍集体观看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是中苏分道扬镳后首次看到新的苏联电影,我们感觉到新风扑面,甚至感觉到有一丝两国关系要松动的迹象。

  这种迹象的出现此前不止一次,我们注意到《人民日报》第四版国际时事栏目上,关于日苏四岛之争的提法有了微妙变化。苏联管那叫南千岛群岛,日本叫北方四岛,中国七十年代一度时期明显偏袒日本,支持日本要求归还所谓北方四岛。现在四岛无前缀北方了,莫非意味着一支抛向苏联的橄榄枝?有意思了。

    不仅如此,中国已经放话,中苏关系改善应具备三个条件,一,从中苏中蒙边境撤军,这是个威胁;二,敦促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山林里的波尔布特吃不住劲了;三,苏军撤出阿富汗,这是我们与美欧国家遥相呼应。苏联还没有回应。我们在周五下午的政治学习时间闲聊淡扯,觉得有第一条就行了,第二第三的闲事儿就别管了。

      那晚电影中出现德国兵,有个同事问,“这是美国人吗?”被我们奚落一通,一、二战时美国苏联是盟军,美国军人怎么会出现在苏联国土上?二,你连德美军服都区别不了?该同事不服气,知道了又怎么样?能影响评职称还是考研?大学生尚且对苏联卫国战争及二战茫然无知,可想而知其他人。不过,我们那时还没有预见到这种无知对几十年后微信时政讨论的艰难。

    看完电影,我们聊了一会儿,话题是中苏关系。有的同事说,就像离婚多年又想复婚,扭扭捏捏,羞羞答答,双方都愿意,谁也不肯先开口。这话刻薄!有个老三届北京知青说,不管怎样,缓和友好总比僵持敌对强,苏联电影就该过来了,咱有生之年饱眼福吧!人家的电影耐看。

  果然,此后几年进来一些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命运喜欢作弄人》……,确实好看,水平远在国产片之上。

  节后没几天,勃列日涅夫去世,我们密切关注我们这边的反应。这边给足了那边面子,唁电称勃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

  周日休息回家,主厨,父亲看着电视,突然快步走到厨房,通报刚才的新闻,“好消息!乌兰夫去苏联大使馆吊唁了,黄华外长当特使要去莫斯科参加葬礼。”

  父亲认此为好消息,这个态度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是有代表性的,中苏蜜月期,他们时有挑剔;中苏反目成仇,他们又希望缓和,实在是从民族利益出发的,应该而没有被理解。那段时间,父亲当选省人大代表,春风得意,又想关心政治了,

    母亲在剥葱,她是唯一知道父亲前半生坎坷跟中苏关系冷暖的关系的,白了父亲一眼,说:“关你屁事!”

          2018,11,12

          (完)

相关文章

  •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8)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8) 1982年的十月革命节,同事们在集体宿舍集体观看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6)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6) 1976年的十月革命节,国内没有什么活动,顾不上,忙着悼念领袖,揭...

  •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7)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7) 1977年十月革命节那天,我正参加太铁分局通讯员培训班,地点在榆次市郊。晚上...

  •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3)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3) 1964年的十月革命节印象是这样的,从上年春开始的中苏公开论战已经一年半,我...

  •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5)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5) 1969年的十月革命节,形势严峻。那年三月,中苏边境军队在珍宝岛两次武装冲突,...

  •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1)(2)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1) 1960年的十月革命节留下了印象,那时上一年级,老师领我们去人民电影院...

  •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4)

    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4) 1967年十月革命五十周年时,“艰辛探索”已经一年半,国内纪念活动很当回事儿...

  • 记忆中的校园(8)

    当时学校里不但同学之间能触洽相处,师生之间也情义相通。全校二十几个老师,我对教三年级化学的漆必兴老师感情最深。...

  • 记忆中的儿时(8)

    经过了考试风波之后,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开始和村小的同学们打成一片了,偌大的学校只有两个班,加起来二十几好...

  • 记忆中的记忆

    记忆是什么?我们一直在对它进行名词性的解释,却未曾有真正的体悟,所看到的、所认知的只不过是前人给我们固定模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uq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