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十月革命节(8)
1982年的十月革命节,同事们在集体宿舍集体观看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是中苏分道扬镳后首次看到新的苏联电影,我们感觉到新风扑面,甚至感觉到有一丝两国关系要松动的迹象。
这种迹象的出现此前不止一次,我们注意到《人民日报》第四版国际时事栏目上,关于日苏四岛之争的提法有了微妙变化。苏联管那叫南千岛群岛,日本叫北方四岛,中国七十年代一度时期明显偏袒日本,支持日本要求归还所谓北方四岛。现在四岛无前缀北方了,莫非意味着一支抛向苏联的橄榄枝?有意思了。
不仅如此,中国已经放话,中苏关系改善应具备三个条件,一,从中苏中蒙边境撤军,这是个威胁;二,敦促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山林里的波尔布特吃不住劲了;三,苏军撤出阿富汗,这是我们与美欧国家遥相呼应。苏联还没有回应。我们在周五下午的政治学习时间闲聊淡扯,觉得有第一条就行了,第二第三的闲事儿就别管了。
那晚电影中出现德国兵,有个同事问,“这是美国人吗?”被我们奚落一通,一、二战时美国苏联是盟军,美国军人怎么会出现在苏联国土上?二,你连德美军服都区别不了?该同事不服气,知道了又怎么样?能影响评职称还是考研?大学生尚且对苏联卫国战争及二战茫然无知,可想而知其他人。不过,我们那时还没有预见到这种无知对几十年后微信时政讨论的艰难。
看完电影,我们聊了一会儿,话题是中苏关系。有的同事说,就像离婚多年又想复婚,扭扭捏捏,羞羞答答,双方都愿意,谁也不肯先开口。这话刻薄!有个老三届北京知青说,不管怎样,缓和友好总比僵持敌对强,苏联电影就该过来了,咱有生之年饱眼福吧!人家的电影耐看。
果然,此后几年进来一些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命运喜欢作弄人》……,确实好看,水平远在国产片之上。
节后没几天,勃列日涅夫去世,我们密切关注我们这边的反应。这边给足了那边面子,唁电称勃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
周日休息回家,主厨,父亲看着电视,突然快步走到厨房,通报刚才的新闻,“好消息!乌兰夫去苏联大使馆吊唁了,黄华外长当特使要去莫斯科参加葬礼。”
父亲认此为好消息,这个态度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是有代表性的,中苏蜜月期,他们时有挑剔;中苏反目成仇,他们又希望缓和,实在是从民族利益出发的,应该而没有被理解。那段时间,父亲当选省人大代表,春风得意,又想关心政治了,
母亲在剥葱,她是唯一知道父亲前半生坎坷跟中苏关系冷暖的关系的,白了父亲一眼,说:“关你屁事!”
2018,11,12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