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
不同类型的书该怎么读 ?高效阅读的10个私人技巧

不同类型的书该怎么读 ?高效阅读的10个私人技巧

作者: 星言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09:24 被阅读21次
    image

    有读者留言说,觉得自己看书效率特别低,明明读了很多书,收获却不大,常有人问我是怎么读书的。

    还有人说,为什么总觉得那些经典名著那么难看,根本欣赏不来,有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去读呢?

    其实读书这事儿,说简单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很多时候,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高效方法。

    在我看来,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很重要。

    今天这篇,分享一下我读不同类型书籍的不同方法,每类书也有相对高效的原则可以借鉴,希望其一条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毕竟,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1 看不懂的世界名著先放一边

    名著之所以经典不但源于其精巧的叙事,和华美的文笔,更源于其深层蕴含的伦理,哲学,政治,或社会价值。

    很多名著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未必读得进去,当你翻看了十页还是觉得完全看不懂,也不想看到时候,没必要强迫自己读下去。

    因为你所处的人生阶段,所掌握的生活智慧等等还不足以让你欣赏她,驾驭她。

    就比如很多人上学时候看《百年孤独》都看不进去,觉得晦涩无聊,杂乱无章。这时候,果断把它放回书架。

    去看更多自己可以驾驭的书,去经历更多的人生,等到过一阵子,或者过几年,再去重新阅读,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很多当年读不懂的东西,现在也许会豁然开朗。很多以前看不进去的桥段,现在会明白其深刻的内涵。

    就好像现在再去看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当年上语文课时感觉绝对不同。现在再去看《1984》会更理解乔治奥威尔的伟大所在。

    也许以前年纪小浮躁焦虑,静不下心来去体会整本书的结构安排,总会在多年之后学会了沉下心来。

    看书需要时机,好书更历久睨新。

    不用去怀疑这些名著的高级性和经典性,你需要的只是找到和他们共生的时机罢了。

    2 原理太多的书,可以靠他人解读辅助理解

    有些书非常经典,尤其是外国的原理类著作。一整本书里面的理论繁杂,案例众多,厚厚一本读下来,常常让人头晕目眩。

    这类书读起来,会让人觉得接受的信息过多,有时候会精读不进去,或者读完了也记不住,理不清头绪。

    比如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很多心理学书籍,经济学,营销类的畅销书籍,都大量引用过其中经典理论。

    但却很少人真正用心,深刻研究明白这本原版著作,或者读过了记忆也不深刻,原因是这类书读起来很容易让人进入上学读论文的模式。

    每一章都很精彩很经典,但就是说教感太强,学术感太浓,这些书我们一般人读起来会很累。

    这时候你可以尝试通过别人的分析和辅助来帮助自己理解。

    最常见的办法是,先通读一遍书籍,借鉴《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的检视阅读即可。

    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概念后,上网搜索其他书评人对于本书的拆解。

    很多拆书人会把书中的重点内容,核心的结构,和重要案例总结的非常好。看看他们的分析,多找几个人的文章去看,更容易帮助你理解这本书。

    此外,现在也有很多听书软件,半小时解读一本书精髓的那种,对于这类理论性很强例子很多的书,解读的还比较好,听完别人的解读,会对你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3 历史名著,可以看漫画电影等了解概况后再精读

    大家都知道读史可以明鉴,但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最看不进去的书就是历史类的。

    通常历史类的书籍,都人物众多,叙事庞杂,厚厚一本,时常没看几页脑子就浆糊了。

    要不然就是前面铺垫很多,还没看到最精彩的部分就已经失去了兴趣。最后因为没有毅力和动力不足,错失了很多经典。

    对于这类书的阅读方式,可以采取曲线救国式。

    既然原著看不进去,太厚太长太复杂,那就先看看戏说或者漫画找找感觉也不错啊。

    比如现在很火的二混子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通过几个漫画和段子,就能帮你迅速了解历史脉络,让你一边笑出腹肌,一边就什么都理解了。

    六神磊磊读唐诗也是一个道理,大唐的文学盛世到底是个什么样,你看不进去那些无聊死板的史书,那先看点儿段子理解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四大名著读不进去,那先看看《三国演义》或者《军师联盟》之类的电视剧也都可以啊。影视剧改编可能有很多偏离历史,或者改变原著情节的地方,但这些都不重点。

    重点在于,先通过影视作品或者漫画作品对历史或者鸿篇巨著产生兴趣,大概知道其中的某些人物设置,带着一定的宏观了解,再重新去阅读原著。

    这时候,一本厚厚的原著读起来,也许就不会像之前一样枯燥乏味,很多人物和场景也可以在脑海中产生具象,会比从前轻松很多。

    有人说,那些非原著非正史的东西容易误导人,少看为妙。可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读书,连这点鉴别和修正能力都没有,那也就没有了看这篇文章的必要。

    遇到和之前自己看的不同的地方,顺势进入原著营造的世界,重新接受,重新思考不就得了么。看书的人,总不至于蠢到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吧。

    4 没状态时先读读短篇小说

    在我看来,读书这事儿非常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很多人现在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一年必须看多少本书,要不然就闹心。必须看多少经典著作,要不然就觉得浪费时间。

    其实大可不必。没有状态的时候,还非逼自己去看很难的书,除了事倍功半,一点儿好处都得不到。

    就好像有人是晨起星人,有人是晚睡星人一样。什么时候有状态,就在有状态的时候看最重要的书。

    没有状态的时候,还想要读,那就找一篇短篇来看看。

    用看微信公众号文章或者长微博的时间,看完一本经典的小短篇,成就感是非常大的。

    更何况,经典的短篇小说非常之多,很多也都让人回味无穷。比如博尔赫斯的《第三者》,巴别尔的《盐》,刘慈欣的《乡村教师》等等。

    还有我最喜欢的塞林格的《破碎故事之心》,里面有“想要触碰又收回的手”的比喻经典。

    千万不要小看短篇小说的力量,我始终觉得,最好的作家,就是能在五千字以内说明白一个故事,并给人留下无限联想和感悟的人。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过的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你说经不经典。

    读得又快又让人记忆深刻,有成就感。用最短的时间阅读经典,找到感觉再去读其他的书,何乐而不为。

    5 经管类,精进类书可以按类型整合阅读

    比如时间管理类的书籍,你可以把《番茄工作法》《奇特的一生》《把时间当作朋友》《小强升职记》《时间投资法》等等相关的同类书籍放在一起一次性阅读。

    这些书籍的内容,很多时候互为借鉴,或在同一范畴内为你提供不同解决方案。

    这也是阅读最高境界,就是比较分析式的阅读。

    你未必需要把每本书的每个字都读完,却可以在自我总结的过程中,得到最有效的收获。

    好好记笔记,列方法,然后加以实践,这才是这类书籍最好的阅读和利用方法。

    **6 文学散文类书,碎片化时间读 **

    与其把碎片化的时间都用来刷手机,不如把看公众号,看微博,看知乎的时间用来读这些文学类的作品。

    这类文学类散文集类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篇章相对独立完成,而且比较短。你甚至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小标题,乱序阅读。

    它们很适合利用碎片时间读,即便中断,从任何地方再重新拾起,对于阅读理解影响也不是很大。

    比较典型的,龙应台,梁实秋,周国平,丰子恺之类优秀作家的作品,都可以用这种方式阅读。

    你可以选择电子阅读的方式,通过APP分章节阅读。尤其是这类书里,经常会有各种金句,随时在手机上记下来,上传或者抄写,都非常方便。

    这类书未必需要买实体书,随时随地有手机的时候,等车排队无聊的时候,拿出一张安心读一读,都会比漫无目的的刷手机有收获得多。

    7 文艺类书,边实践边阅读

    我所指的文艺类的书,是和旅行,美术,艺术等关系比较大的书。

    这类书包装精美,是很多女生的心头好。但是很多人也只是买来容易,看起来去时常翻了几页,因无法代入文字而弃置一旁。

    以我自己为例,我很喜欢看旅行散文类的书籍,但如果平时在家拿出大块时间看,会觉得看不进去也浪费时间。

    所以我一般都是在旅游的途中,或者再规划出行的时候,在旅游归来的时候,把它们作为参考去阅读。

    比如,旅行作家阿SAM的《孤独远行》《旅行的意义》,比如,在去日本京都之前,看苏枕书的《有鹿来》等等。

    或者,在去荷兰梵高美术馆之前看《如何参观美术馆》和蒋勋老师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去西班牙之前看看丰子恺的《建筑十讲》等等。

    我觉得,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亲身经历,亲眼去看去体会,才能和文字更好的结合。

    这类书,坐在家里一字一句认真阅读效果是不大的,如果没有目的只是因为好看或者心血来潮而买来,通常读完的效果并不好。

    8 阅读小说前,先了解一下作者生平

    读小说之前,我强烈建议大家先去看一看作者的简介,这对于理解小说内容和人物心理,时代背景都有很大帮助。

    事实上,每个作家,在编写一部小说时,里面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影子。

    就好像你看张爱玲,你看三毛,你看亦舒,她们的小说里都有自己的影子。或者你看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明明就是在写自己。

    林奕含在自己的作品里,也不只是房思琪,更是各种女性人物的杂糅。连武侠大师金庸也会把自己寄情于虚拟世界,给梦中情人一个具象的描写。

    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晦涩的外国作品,和经典著作,先去看看作者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事情,和家族的遭遇,会瞬间理解书中的各种场景和形象。

    多了解作者的经历,他们的成长故事,对阅读理解他们的作品有非常大的帮助。

    9 通过某些热点对某些书有兴趣时立刻读

    很多时候我们了解一本书,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事件,或者热门电影综艺等等。这种时候,是最佳的阅读时机。

    就像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我们去书店看书不要漫无目的的去找,也不要随便看到排行榜上的热门就下单。这样读书意义不大,效果不好。

    最好的方式,是在你阅读其他内容,或者和其他感兴趣的事件发生关联时,想到看到的书,这时候立刻找来读,好奇心和兴趣会促使你更高效的理解他们。

    比如社会性侵事件发生时,很多人会提到《熔炉》,这时候你去下载来看,会比平时更能看得进去。

    同样的道理,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杀新闻出来时,她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也因此大受关注。这时候你应该趁热打铁去阅读。

    再比如,你看电影《唐人街探案》这么火,也许你并没有多喜欢侦探类的小说,但看完电影兴趣大增,这时候就应该赶紧去读一读。

    第一部里面提到《体育馆杀人案》《白夜行》,第二部里还提到《道德经》,趁着观影的热乎劲儿,可以赶紧去读一下。

    10 畅销书籍,有选择的去读

    很多人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喜欢去排行榜找畅销书读。这是一种选书的方法,但相比我前面提到的方式,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市面上各个平台上的很多畅销书,质量未必足够好。很多时候,都是出版社和图书公司共同营销的结果。

    长期霸占排行榜前列的很多书,也一样有无病呻吟的垃圾。在这我就不一一点名得罪人了。除了一些经典名著,很多畅销书也许能给你带来的收获并不大。

    没有必要因为看到大家都在读而一定要读,没必要看了某个KOL推荐了就觉得怎么样了。

    读书这件事儿非常私人,别人说好的未必适合你,更何况别人说好时也未必真心。

    在看畅销排行榜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多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所谓热门的。

    以上,希望对你有些许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同类型的书该怎么读 ?高效阅读的10个私人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zd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