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不止
《无声告白》:爱和枷锁的区别

《无声告白》:爱和枷锁的区别

作者: 初玉er | 来源:发表于2016-02-16 23:11 被阅读72次
    《无声告白》:爱和枷锁的区别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是《无声告白》里面的一句话,除去这句话之外,书里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一切一如往常,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让她选择了在寂静的深夜走向了湖面,最后永久的沉入水底。

    如同任何一件事一样,根源在父母。一个哈佛华裔学生,家庭贫穷,他靠着天赋一路努力杀进了哈佛。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白人女孩,她的妈妈一心想让她成为医生,并且嫁一个优秀的哈佛男人。

    这两个人因为类似的成长环境,跨过人种差异,成为夫妻。她爱他,爱他身上的那种坚韧以及头发后面一撮顽强地直竖着,如同印第安酋长头上戴的羽毛。他娶她,在被称为“大熔炉”的美国,国会是禁止中国人移民美国,他想努力的融入这块土地,自卑的他享受这突如其来的来自一个白人女孩的爱慕。

    她最希望与众不同,他却最想要融入人群,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能的。

    一个原本想依靠妻子来进入主流社会的丈夫,却发现妻子的生活只有丈夫,厨房和孩子。而一个被自己的母亲引以为傲的学霸女,却嫁了一个平凡的华人先生,而自此之后母女间再无来往,甚至死前也没有通知自己的女儿,更不用谈及自己曾经的梦想。

    这样的父母,不是在美国,就是在中国,大概也比比皆是。她没有成为医生,所以坚定的认为女儿极有生物天赋,成为最优秀的女医生,她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让她实现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他一辈子找不到社会认同感,踽踽独行,所以期望子女成为学校里的社交明星,交很多的朋友,成为他的骄傲,进而弥补自己以前的缺憾。

    日复一日的生活,心理投射出来他们塑造的家庭,像牢笼,紧紧捆住孩子,用要求来表达爱,用失望来施加压力,只在子女拿到优异成绩单的时候才会有一点笑容。

    我们很多时候对他人的期望都冠上“为了你好”这个温暖的包袱,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身体自由,灵魂不受侵犯,只好把自己的遗憾放在后代身上来转化为自己生活下去的希望。

    莉迪亚的哥哥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家,离开无法处理的压抑,他如同挣脱线可以掌握自己方向的风筝,迫不及待的换一片天地。而这唯一可以安慰妹妹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他狠狠地抽走了。在这个冰冷的家庭里,她无法想象,她该如何继续面对父母,面对这份厚厚的期望。

    最后的她选择在这个温驯的良夜走进了湖底。

    我在故事里看到了自己影子,看到了世界上众多的父母,仔细回头一看,我们也是这样在父母的期许中长大,小时候要好好学习,考高的分数,去好的大学,毕业后去牛逼的公司,找对象结婚生子。这便是大人们的期望。

    可是,我们却忘记了问自己要什么?你是谁?你喜欢什么?

    人明明有那么多的感官感觉,却慢慢忽视掉,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去闻一朵花?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去注意早晨那一丝温暖的阳光?你有多久没有问问自己我喜欢现在的生活吗?画风一变,只是成了一颗麻木移动的肉,老了回忆的时候,空空如也,最后都腐烂在这片土地上。

    春节在家,三番两次被轰炸谈对象问题,我只有笑一笑,拒绝和妥协都会伤害彼此,唯有转移话题置身度外,不用听别人的经验之谈,那只是他们的经历而已。纵使世界上的婚姻都相差无几,但我也要把吾先生找出来。就算现在没有,我愿意把爱情推迟,如果真的是你,晚一点又何妨?

    你在过自己的,世界与你无关。愿最后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期许的那个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爱和枷锁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zp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