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璞霁
你容易发脾气吗?
呵呵,一笑奈何。你用眼神挑了一下天花板。
那我问另外一题:
你最近一次陷入不安、焦虑、紧张、担忧等等糟心的情绪是在什么时候?
我能想象到你的表情!
《庄子·外篇》里有一句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意译是指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怎会受到牵累呢!
哈哈,你懵了吧。若不知所云,我便再举一例。
一次,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这就叫“非我无所取”,而我与物一打交道,就产生了喜怒哀乐,虑叹变势、姚佚启态之情和物论。
说的“高深”一点,就是形不为外物所役,物物而不物于物。
人要主导、驾驭“物”,而不是被物所物、所累、所役。
说的简单、直白一些就是有眼界,有格局,喜怒不形于色。
所以,无论何种境遇,我们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你的情绪有多糟,身体同样变糟糕。
即使你饮食清淡、科学、规律,遇到坏的心情,照样会感觉身体不适,甚至生病。
泰戈尔说:“如果你因错过月亮而流泪时,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你的情绪有多糟,你的生活就有多糟。
原本设想了无数个浪漫场景,去度过明天那个特殊的节日,却因为一件事情难以释怀,积郁块垒,致使自己恹恹不欢,当然,也倒了别人的胃口。
哎,真是得不偿失了。
遇到烂人不计较,碰到破事莫纠缠。

王阳明说:人人心中有仲尼。
心学的知行合一,就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
《天龙八部》里,萧远山和慕容博隐匿少林寺藏经阁偷练佛学武学精妙二十余载。桥段到了揭开当年雁门关外的幕后带头大哥之谜。
就在这时慕容博提议让萧峰父子帮他一起匡扶大燕国并联合大辽国瓜分大宋,萧峰是个有情有义的真英雄,明确表示不接受并拆穿了慕容博的阴谋诡计。
此刻,突然外面有个人说话了,就是在扫地的一个和尚,又叫扫地僧。
慕容复问他什么来到这的?扫地僧不紧不慢的说道,不知是四十二年了还是四十三年了,把在场的各位大英雄都惊了一下。
后来扫地僧一遍收拾他们弄乱的书籍,一遍说道这两位这些年在藏经阁的经历,把这俩老施主都惊坏了,尽然不知道这二十多年来被这么扫地的老和尚知道的是一清二楚。
后来大家都知道剧情,扫地僧佯装打死二人,后又救活二人。
他二人也翻然悔悟,被扫地僧一语点破,醍醐灌顶,终放下心中仇恨和复国抱负,皈依佛门。
宋代青原行思大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又升华至眼界和格局的层面。
大格局,方能大收获。眼界广,天地皆宽。

再讲个诙谐的小故事。
一次,肯尼迪访问美国宇航局太空中心时,看到了一个拿着扫帚的清洁工。
于是佯装关心前去慰问:“这位师傅,在扫地啊?”
结果,这人头也不抬回答:“呃,不是,我正在帮助一个人前往月球。”
呵呵,对于有价值感的人来说,有些人和事,是根本不存在的。
风景这么美,鸽子到处飞。
更何况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难道要井底之蛙,一丘之貉不成?!
我特别喜欢东坡先生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世界以痛吻我,我自当报之以歌。有什么大不了呢,人生,无非是笑笑别人,再让别人笑笑而已。
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作者简介 | 璞霁:我有一间大房子,活够了就去死。兰芷芳华,遐思随想。谈谈情,说说爱,聊聊生活,话家常。感迎约稿,微信号:pujiaiwenzidexiaohai 如有转载请务必联系原作者授权,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