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向泰勒一样,敢于摆脱父母控制的孩子毕竟是极少数;能够成功地从控制型父母的魔爪中逃离,并且不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更是少之又少。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治愈童年。”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步骤,可以帮助每一个正在受到过度控制的孩子,把握自己的人生呢?很多研究者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比较共性的四个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评估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了解自己和父母相处时,是怎样的态度?顺从、反叛还是攻击?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对父母持顺从的态度;如果遇到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就会经历《小欢喜》中的那个好学生一样的遭遇。通过评估与父母的相处模式,认清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是超越原生家庭的第一步。
其次,建立界限。建立界限的目的是要明确告诉父母“你既是家里的一分子,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要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就像泰勒一样,把自己的诉求表达出来。即便面对非常强势的父亲,也要勇敢建立自我保护的金钟罩。
接着,和父母进行一次正式的对质。对质并非要以对抗、对立的态度进行。对质是真实的澄清问题与观点,可以非常温柔,也可以充满幽默。
对质时,要告诉父母,他们过去对待我们的方式、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自己今后打算如何面对他们的建议。
对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度的疗愈,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表明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软弱可欺的、无助的孩子,我们要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同时,父母也应该学会放手,摆脱对孩子、对照顾孩子这件事的依赖。
最后,改变自己才是一切的答案。想要避免家庭对自己的伤害,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改变自己。
按照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关系模式去生活,而不是依从父母制定的规矩;多为自己着想,而不是为了改善关系而去配合他们。
正如泰勒,他知道无法改变父亲偏执的观点,于是改变自己,把别人用来玩乐的时间,拿去看书学习,主动拥抱未来的无数可能。
离开家后的泰勒很少回来,他在父亲反对的地方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塔拉从10岁到15岁的生命中,与泰勒相关的记忆少了很多。当泰勒再次闯入塔拉的生活,塔拉也将面临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