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逗逼干货工具癖心理
彭小六赚钱去了,我来带大家读书--领读《重口味心理学1》-Day

彭小六赚钱去了,我来带大家读书--领读《重口味心理学1》-Day

作者: 一诺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6-10-05 21:26 被阅读383次

    大家好,我是一诺天下,计划用5天时间领读姚尧的《重口味心理学1》。

    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专业的心理学书籍语言太过晦涩,非专业人士基本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记不住。而这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诠释了人格分裂、恋物癖、社交恐惧症等等16种心理障碍和梦的解析。

    了解这些莫名其妙的心理障碍有什么好处呢?

    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啊!

    我们了解这些心理疾病虽然不能给自己治病,但是能为自己到底有没病、药能不能停做一个基本判断。

    心理障碍最近似乎变成了很时髦的词,没点什么症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了。

    比如前段时间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后,网上突然冒出了一大推自称有抑郁症的人。你去看他们写的东西,顶多是心情不好,离抑郁症还差的很远(这个事儿我自己也干过)。

    有趣的是,当你真的有某种心理障碍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相关的知识,你基本意思不到你自己病了,也感觉不到自己跟别人的不同,通常还有很深的苦恼,觉得自己是个另类,拼命掩饰,生怕别人看出端倪。同时自己还意识不到需要医生的帮助或是拒绝医生的帮助,不承认自己有病。

    可是很多心理障碍如果没有专业的治疗并没有自愈的能力,会伴随终生,甚至每况愈下。

    因此,了解一些心理障碍的知识有以下好处

    1、判断自己或身边的人有没有心理障碍。如果没有,那就放宽心该干嘛干嘛去,别在那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没那么多悲伤可以逆流成河。如果有,赶紧上医院去,不要放弃治疗,这些毛病大部分都能治。

    2、预防心理障碍。本书介绍了心理障碍的成因。有些心理障碍最初是从一两次偶然的事件中发展起来。有的是童年的因素造成的。知道这些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预防严重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已为人父人母的读者,可以知道在孩子小的时候有哪些地方要注意,避免造成孩子成年以后的心理问题。

    好了,现在言归正传,进入今天要介绍的三种心理障碍。

    1、多重人格障碍

    什么是多重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障碍又称“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分裂,简单说来就是一个躯体里同时住了多个灵魂。这几个不同灵魂会在不同时候毫无征兆地跳出来,操控这具躯体。

    有些人分裂出来的人格相互孤立,也就是一个人格意识不到另一个的存在。当人格A主导的时候,人格B并不知道。这种类型的人格分裂者最显著的感受是经常会有大段时间的断片,还会有一大堆自己不记得什么时候干过的事。

    也有些人分裂出来的人格彼此知道对方存在,还能沟通交流。曾有个案例说一个人分裂出了一家祖孙三代,这些人格不但能沟通,还能吵架。我就经常YY,要是哪天我分裂出四个彼此不割裂的人格,我一个人就可以打麻将了。

    多重性格≠多重人格

    有的人说,我这人静如处子、动如疯兔,性格多面,是不是人格分裂啊?

    你这顶多是多重性格。

    多重性格和多重人格是有本质区别的。

    多重性格是正常的,不管你在不同人面前的表现有多么不同,你对自己身份认知是统一的。比如你叫张三,你在父母面前是懒惰的张三,在老板面前是勤劳的张三,在女朋友面前是狗腿的张三,那你就是个正常的张三。

    要是你在父母面前是张三,在老板面前是张三丰,在女朋友面前是张五常,那就坏了,这可是人格分裂。

    分裂出来的人格,不仅会有不同的名字,还会有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技能、甚至是不同的物种。

    造成多重人格的因素

    1、虐待。几乎所有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在童年都有被虐待特别是性虐待的经历。

    2、重大灾难。比如自然灾害、战争、事故等。

    3、目前生活的压力和困境。

    4、遗传因素。

    大部分人格分裂都是为了逃避某种创伤或痛苦。很多在童年时期受到严重虐待的人,由于当时并没有逃跑和反抗的力量,只能幻想一个虚幻的世界躲进去,或是幻想是另外一个人在承受现在的痛苦,从而把自己从痛苦中分离出来。

    并不是每个受虐和幻想逃避的人都会患上人格分裂。有些人在生物学和心理上对焦虑情感比较脆弱,或是比较容易受到暗示,就有较大的概率患上多重人格障碍。患多重人格障碍女性的比例大大高于男性,高达9:1。

    多重人格怎么治

    治疗多重人格最常见的方法是催眠。治疗师通过催眠患者引出每一个人格,进行录像和录音,分析他们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再分别约每一个进行谈判,最终说服每一个分裂出来的人格,通过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催眠是个有风险的行为,可以治疗多重人格,也可以引发多重人格,需要极其专业的心理医生来操作。

    2、恋物癖

    特别喜欢某物≠恋物癖

    有的女孩说,我特别喜欢我某个娃娃,走到哪里都要带着,不抱着就睡不着,我这是不是恋物癖啊?

    当然不是啦。你不过是比较喜欢这个娃娃而已。

    怎么分辨你是特别喜欢某样东西还是恋物癖呢?

    关键在于你喜欢的这个东西能不能给你带来性快感甚至是性高潮,你有没有跟它做爱或是看着它手淫的冲动(这个东西本身不具有性意味,黄色杂志、充气娃娃不在讨论范围内)。

    恋物癖患者的典型活动就是一边爱抚、亲吻和抚摸物恋对象,一边进行手淫。那个特别喜欢娃娃的女孩,如果你经常看着这个娃娃做不可告人之事或是有嫁给这个娃娃的冲动,那就是恋物癖了。

    恋物癖痴恋的对象有哪些

    可以这么说,有多少种物体,就有多少种恋物癖。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1、恋物。也就是最常见的恋物癖。这些患者爱恋的对象有些是非生物的,常见的有女性的袜子、内裤、内衣,还有些比较偏门的如枕头、过山车、柏林墙的砖等等;也有些是生物的,比如猫、狗、眼镜蛇等。

    2、恋体。也就是迷恋人身体的某个部分,如头发、臀部、脚等。中国古代男人对女人三寸金莲的推崇就是一种恋足癖。

    3、慕残。指的是被残疾异性吸引并产生性冲动和爱恋的一种特殊心理。

    3、恋物癖的成因

    大多数造成恋物癖的原因是偶然性的。也就是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刺激和某物结合,形成条件反射,和巴普洛夫流口水的狗是一个原理。比如有男孩小时候第一次偷穿妈妈的丝袜感受到某种刺激和兴奋,这种兴奋本来是由“偷偷摸摸”造成的,但是却跟丝袜联系到了一起。以后每次偷穿丝袜都会感到兴奋

    也有人认为恋物癖是一种释放被被压抑的冲动的表现。大多数恋物癖男性患者在婚恋关系中缺乏那字气概,内心有很大的焦虑和冲突。

    会造成恋物癖的还有社会因素,比如宋元以后中国男人对小脚的崇拜,这就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恋足癖。

    4、恋物癖怎么治

    治疗恋物癖大多用“厌恶疗法”,也是一种条件反射。基本做法是:让患者手持恋物,在引起性欲的时候给予电击、用橡皮筋弹手腕、注射催吐剂之类的厌恶刺激。

    3、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根源

    很多患有社交恐惧的人无法在众人面前演讲,甚至无法与人单独交谈或是看对方的眼睛。很多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会被别人认为是高冷或是胆小。但有些患社交恐惧症的人原先可能是舞台的活跃分子,从某个点开始突然变得不敢跟人说话,在众人或是他人面前说话就会有脸红、颤抖、心悸、口干等生理反应,用胆小来解释实在说不过去。

    患社交恐惧症的人通常高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从别人的反应、态度和评价中获取消极的信息。他们即使是去大街走一圈,也会从陌生人眼里看到“批评”、“愤怒”、“鄙视”等正常人不会获取到的信息。

    说起这个毛病的根源,追根溯源起来原是一种优良品质。在原始人时期,我们的祖先为啥看到狮子老虎会跑,看到牛、羊等体积差不多大的就敢上去戳一叉子呢?因为那些他们能从猛兽的獠牙和姿势里看到攻击性,要么赶紧跑要么倒地装死,看不到的傻逼们自然就被吃掉了。就像东北有种动物叫傻狍子,又好吃又不知道跑,不是人们有意保护早就被吃没了。

    能察言观色是一种很好的技能,但要是加上敏感脆弱的内心就成了一种心理障碍了。

    社交恐惧症的诱因

    我们都是能察言观色的原始人的后代,难以避免会关注别人的评价或看法,并对别人的负面评价感到焦虑。因此,社交恐惧症的大部分是在社交中诱发的。

    1、嘲笑

    比如之前提到的原本舞台的活跃分子,可能由于在某次表演中失误,遭到嘲笑或批评,从而感到焦虑,在之后的表演中,越害怕失误越会失误,结果受到更多批评,从此沉浸在对失误和别人的负面评价里无法自拔。

    2、父母教育不当

    有些父母从小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过于重视,导致孩子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并对偶尔出现的不得体行为感到焦虑。

    3、缺乏社会交往

    父母如果不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孩子缺乏足够的锻炼,会妨碍他们学习社交技巧来控制自己对社会的恐惧。

    得了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1、悦纳自我。社交恐惧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13.3%的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过社交恐惧症的经历。患上社交恐惧症不丢人,这是进化良好的表现。

    2、寻求医生帮助。社交恐惧症如果没有专业帮助,通常也不具有自愈倾向。患者通常有躲避社交的方法,容易逃避这个问题。

    3、情感宣泄。几个有同样经历和困扰的人在一起相互倾诉,能从感情上获得共鸣和支持。

    关于防治孩子这三种心理障碍我给父母们以下三点建议:

    1、注重保护孩子的童年。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记不住。很多事情的本身孩子可能会忘记,但是受过的伤害都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可能在孩子成年后某一天心理脆弱或压抑时爆发出来。这种伤害包括暴力伤害(如打骂、同龄人欺负、性虐等)和情感伤害(包括言语暴力、冷淡、遗弃等)。一个幸福的童年对孩子的心智健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很多父母喜欢压抑孩子的情绪。比如在孩子受委屈的时候不让孩子哭,要求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和方式言行举止。懂事的孩子其实很可怜,小小年纪压抑了太多不该有的情绪。及时的情绪疏导和宣泄是预防心理疾病的最有效手段。

    3、当孩子表现出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不要指责孩子。指责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病症。当问题已经产生,不但要带孩子及时就医,还要在情感上给予理解和支持。

    今天三种心理障碍就介绍到这里。明天我们将了解对象恐惧症、焦虑和广场恐惧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黑房间:关于恋物癖的治疗方案我表示不认可。可信度太低。人首先是动物,再说性是所有的动物都不可隐忆的东西。如果按本文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使患者的潜意识里加深对性的渴望。从而适得其反。
      • 39f2bdfefe33:很喜欢这篇文章,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很多心理疾病的产生,我们要引起重视。
        一诺天下: @安哥拉凸凸 后面几天还有喔,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逗逼青年干货铺”
      • 山木子啊:为什么标题要带上“彭小六”?
        一诺天下: @Sunniiiii 因为简书上我只看过他的领读

      本文标题:彭小六赚钱去了,我来带大家读书--领读《重口味心理学1》-Day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fe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