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Z是公司的得力干将,领导对她非常信任,总是把重要工作交给她。而她也不负所托,什么工作都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升职加薪自然也是接踵而至。
不管是工作还是人际交往,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可对小Z来说,竟然只是小菜一碟,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好奇。在我们的追问之下,小Z终于道出了她的成功“秘籍”。
原来,小Z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父母很爱她,也深谙教育之道。小时候,小Z总是系不好鞋带,父母就对她说:“这次已经比上次好多了,下次一定会更好。”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小Z成长为一个自信开朗的女孩。在工作中,她的自信让她焕发光彩,别人自然愿意委以重任。而别人的信任,又再一次加深了她的自信。
小Z的成功,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叫法,即“贴标签效应”。
01
二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不得不临时组织监狱里的犯人上战场。问题是犯人们没有经受过专业的训练,只怕会适得其反、白白送命。于是,美国政府找来几个心理学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培训与指导。
奇怪的是,心理学家们并未对犯人进行任何培训,只是要求他们每周给自己的亲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无非就是叙述一下自己在狱中如何地表现良好、如何地改过自新。
就这样,三个月后,心理学家和犯人们一起赶赴前线。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又让犯人在信中描述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拼搏。
结果,这些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人大吃一惊,他们果真就如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勇敢拼搏,其专业程度丝毫不亚于正规军。
事实证明,人一旦被下了某种定义,就如同被贴上一个标签,他会不自觉地管理自己的行动,以达到与标签相一致的状态。
于是,心理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也叫暗示效应。
犯人们每天给家人写信,时间久了自然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在战场上表现出自己所相信的样子。可以说,他们成功地给自己“洗脑”了。
02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讲述过自己朋友的一段趣事。这位朋友也是一位心理医生,我们姑且叫她小D。小D刚入行的时候,月薪只有五千块。有一天,小D的老公对她说:“亲爱的,你知道吗?我和我的朋友们说,你月薪一万哦。”
过了一段时间,小D果然加薪到了一万。结果老公又对她说:“我现在都对朋友们说,你的月薪已经达到三万啦。”令人惊讶的是,没过多久,小D果然达到了月薪三万的水平。
小D的老公比她挣得还要多,两人根本就不缺钱。老公是发自内心地认为小D这么优秀的人,就应该挣这么多。被老公贴上的“足够优秀”标签,让小D的事业一路飙升,迅速实现了月薪翻倍。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能力不足,只是内心的自卑与不确定切断了一切可能性。而来自最亲近的人发自内心的信任与鼓励,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动力。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说:“一旦你形成了某种信念,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的知觉。”
03
“贴标签效应”到底有多神奇呢?其实算命和占卜在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贴标签效应”来解释。当你被告知“下周会受伤”时,这个标签就会一直困扰你,让你无法集中精神,结果真的就受伤了。
高晓松曾自曝过一段往事。18岁那年,一个算命先生说他活不过35岁。对此,他将信将疑。
高晓松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都要去五台山拜佛。到了34岁的最后一天,因为害怕以后再没机会拜佛,他在寒风中赶到了五台山。
就在即将下山的时候,车却在山顶发生了意外,他在慌乱中不知所措,幸亏导游帮忙,才化险为夷。
如果没有被告知“活不过35岁”,高晓松不会在恶劣的天气匆忙前往五台山,也不会因为心不在焉而惊慌失措。正是在这张标签的反作用下,他真的经历了一场生死冒险。
04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里说:“人们越是关注什么,什么就越有可能变成现实。如果一个人在意识中只是关注悲观的事物,那么他的人生就注定悲观。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往好的方面上想。”
当一个人被负面情绪包围时,眼里看到的都是负面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加深他的负面情绪,每每说话,都能感觉负能量在空气中漂浮。都久而久之,他就为自己贴上了一张“不好打交道”的标签,朋友自然会逐渐远离。这就使他陷入更深的抑郁,如此恶性循环。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当你眼里充满鲜花,即便没有身处花园,也一样能感受到芳香馥郁;当你眼里充满沙漠,即使真的身处花园,心里也是一片荒芜。
这世上没有谁一无是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关注自身优势,对世界充满善意,对生活充满热爱,坦然面对过往,自信面对未来,你会发现自己正不自觉地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作为家长,希望孩子自信成长,就多说鼓励的话。
作为老师,希望学生成绩优秀,就多说赞美的话。
作为老板,希望员工积极工作,就多说加油打气的话。
作为自己,每天出门前对自己说“今天只会遇到友好的人”;考试和面试之前对自己说“一定会成功”。为自己贴上美好的标签,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蒋方舟说:“你选择了用什么的方式开始一段故事,就选择了所有经过和结局。”
枪与玫瑰,选择在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