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不像其他职位可以通过收益、业务、产量来衡量其业绩,怎样界定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呢?关键在于要让其聚集贡献。大多数管理者都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乏全局观去看待自己的作用和职责。一个真正有效的管理者应为整体绩效而承担责任。
![](https://img.haomeiwen.com/i3108794/67acd01a66bfee7a.jpg)
001找到“有效”的自我定位
改变思维模式,打开视野,用全局的角度聚集贡献,通过自问“我能贡献什么?”,使管理者从关注自身专业和部门,转到关注整体绩效。它使管理者的注意力转向外部,毕竟成果在企业之外,必须由外而内思考自身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聚集贡献的管理者,不仅自身会根据外部要求进行调整,并通过自身影响力带动、提高与他共事的每个人的视野与工作标准。
002如何使管理“有效”
管理者的产出是构想、信息和观念,要把这些转化为成果,就必须将自己的“产品”转化为能被他人所利用的能力。管理者自己要先承担起“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责任,而不是等着别人来理解自己。主动出击才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产出,从而产生成果。
003“有效”的人际关系的4项基本要求
1、沟通:管理者如果用匮乏心态去沟通,会让彼此掉入“对与错”的沟通陷阱中,认定这件事没有选择权,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而用富足心态去思考每件事时,会发现其实我们拥有很多选择的空间和可能性。因为很多情况下,双方都是对的,很可能仅是看待事务的维度不同而已。
2、团队合作
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都需要团队之间互相的配合与支持,而管理者在其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如果管理者自身没有聚集贡献,则会导致团队之间各做各的、各自为政。通过聚集贡献引导横向沟通,使大家能相互理解对方,理解彼此的需要、具体目标和做事方式,以此才能促成团队合作。
3、自我发展
当职位改变时,要求管理者所贡献的成果也会随之改变。当管理者能聚集贡献而进行自我反思时,他将重新审视和思考职位的改变所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的方向。
4、发展他人
聚集贡献的管理者所设定的标准,一定不是他个人的标准,而是以任务要求为基础的标准。这必然同时会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包括上级、同级和下属。
聚集贡献就是聚集有效性,是使管理者工作“有效”的关键。聚集贡献强化了组织原则 ,强化了各项工作之间的相关性。聚集贡献,促进管理者将视线从“内部”转移到“外部”,那才是组织产生成果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3108794/da81315538bf694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