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系列5
从上个礼拜四开始,我在外面出差了一个星期,虽然保持着每天早上都在早起,在朋友圈发送自己的读书记录卡片,也尽量都在早晨参加共读活动,但是由于工作关系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作品标准的要求没有跟上永澄老师的进度.
从昨天回来就开始计划要完成自己落下的部分.但是看着第九次共读和第五次作业之间的差距,这可是五篇文章啊!这种巨大的压力,老是让自己提不起笔来.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用老师上课当中的思维模型(下图),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维捷径到底是什么?
by 易仁永澄1. 原理
外界的刺激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感官,包括视,听,触,味,嗅,与我们产生最直接的接触,我们感觉系统得出的答案将会触发我们的直觉系统产生判断.
具体来说,分析环节将会判断几个问题的答案:①对象是什么?②对象的情绪如何?③对象的目的是什么.?
2.我的捷径思考细节
对象是什么?
这里的对象,我把它理解为是即将要完成的五篇文章对我的影响过程.
对象的情绪是什么?
当看到五篇文章这样的数字的时候,没有任何思考的条件下让我产生了焦虑的情绪和痛苦的情绪.本身对于长时间不写作的我来说,写文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何况还要一次性完成五篇.这简直是超级痛苦!
对象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让自己不痛苦,因此就告诉自己晚一点再完成,结果迟迟没有动笔.当人们在面对自己的焦虑和痛苦的时候,往往都容易产生逃避的心理反应,这个时候我就是启动了逃避机制.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头脑中的目的,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3.我的改变
但是当我再继续思考写文章的目的的时候,逃避的防御机制让我产生了特别不满意的体验.这个时候突然在我大脑中冒出来一句话,"不要拿未来的机会成本来换取短期的利益得失".我意识到,不写文章的这个行为就是一种短期的利益得失,它让我获得了暂时的不痛苦.但是从长期来看,它将让我失去来参加这次共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让我失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既然需要写文章,那么就把简书打开吧(产生的下一步行动).
行动后的思考过程:今天早晨让我最有感触的是永澄大大的这幅思维流程图,大脑中就冒出了用这个流程图来分析自己思维捷径的想法。从开始写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痛苦的情绪就没有了,因为我改变了自己的拖延,但还是有点小焦虑.因为我对自己的标准是每次共读课输出一篇体会.
4.总结
改变其实不在于你什么时候开始,而在于你对自己的标准到底能不能推进你产生明确的下一步行动。
思考是有规律可循的,大部分人往往让直觉思考阻碍了自己下一步行动,让自己的思维根本跳不到理性的层面上。
对自己的标准不会放松,我会带着焦虑在通往成长的道路上坚定的前行.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http://fastslow.top/ 查看。
我是薇莉,一个"爱学习,爱思考,初入行"的职业规划师.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让我们一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