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好运,但是总觉得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有一种创造好运的方法,你愿不愿意知道呢?
其实这种方法就是我们这周的话题:
学习。
学习,从来都是创造惊喜、创造好运的最优路径。
我们每周学习一个概念,等它们多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机会产生连接。这些连接通常都会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
所以我常说: 学习就是反复打磨概念与方法论,等着注定的惊喜注定地发生。
本周文章看完的第一反应是:细节决定成败!
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看似很普通的技能中都可能隐含着不是人人都掌握的细节。
决定很多事情成败的,最终就是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
如何才能真正找到关键的细节,并且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最后获得丰厚的回报呢?
其实就是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的两个字:践行。
真正有过践行经历的读者,应该都有过类似的体会: 实际操作才发现,大部分的细节在行动之前根本想不到 。
比如“学习用筷子”这件事,虽然已经给了大家一个简明的教程,但是如果你不亲自去尝试一下,就不会发现其中对你来说最为关键的细节。
筷子的长度、材质等各种属性的不同,以及每个人手指长短的差异,都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细微差别。要想真的在这些细节上做好,就需要我们真的去践行。
所以不要看完教程就觉得自己会了。
到了具体的情境下,你可能又会遇到各种料想不到的细节问题。
没记错的话,用筷子是我在元旦的时候看到的,然后就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实践,当天就能使用了,当时还特别地感慨,三十来年的坏习惯,用几分钟就改掉了,而以前一直以为这个很难,宁愿就这么对付,也没想过要去学一下。
我们在谈到“落后”的时候,就有很多读者表示了焦虑。随后我们也给了大家很多“避免落后”的方法,今天就再和大家说一个挡住了绝大多数人的门槛。
怕麻烦。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或者几辈子)都没有进步和成长,并不是因为任何的天分或者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在面对简单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愿意说出类似的话: 我知道应该这么做,但这实在是太麻烦了 。
我始终没有办法理解,因为害怕短暂的“麻烦”,而不去好好花功夫去学习一些技能,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 被麻烦折磨一辈子 。就像不愿意好好学习一下怎么用筷子的人,其实每一顿饭对他们来说都是折磨。
所以如果下一次再遇到任何“麻烦事”,大家也不妨想一想:
我是想要麻烦一小会儿?还是想要麻烦一辈子?
确实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并不是所有有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人都有很好的运气。
某种程度上,我确实也是一个幸运的人。
但是你要知道,像我们这种讲究方法论的人,即便面对“幸运”这样看似虚无缥缈的词的时候,也依然会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所以当别人说我幸运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因为“创造幸运”也是一种能力。
就拿我们这周的话题来说:
学习,从来都是创造惊喜、创造好运的最优路径。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真正学会某种技能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叹: 真没想到在这里可以用上 !
你脑子里的概念多了之后,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若是你脑子里有用的概念寥寥无几,他们之间有什么连接价值啊?就算有连接,又怎么可能有“意外的连接”呢?没有这些“意外的连接”,我们又怎么可能碰到“意外的惊喜”呢?
木子相心:教和学完全是两种思维模式,就跟写作和阅读一样。按自己的思维模式,只是自说自话,别人听得云里雾里,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高中给亲戚讲物理,印象很深刻,别人完全听不懂,自己还在那讲得嗨皮。其实根本是无效沟通。
屁股决定脑袋。
你所在的位置会决定你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应对的方式。对于同一个问题,改变了位置之后,可能看法会截然不同,甚至能够找到更优质的解决方法。
面对“学习”这件事的时候,这句话同样适用。
如果你总是以一个“学生”去要求自己,其实无意间降低了自己的标准。因为你的目标只是学会,或者看似学会。但实际上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掌握了一项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把这个技能教给别人。
所以如果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脑子里始终想着未来要把它教给其他人,那么对于自己的要求自然会提高,同时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学习学习再学习。有些人看完以后,以为这三个“学习”都是动词,正所谓: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但实际上,看过我文章的读者或早或晚都会知道,中间的那个“学习”其实是名词。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
先要学习“如何学习”,然后再去学习。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就连学习这件事情本身也是有方法论的。如果不能掌握最基本的方法论,那么后期的学习很可能效率低下,甚至是完全无效的。
想要获得“开挂”的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论。
有句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这样每天打磨学到的概念,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磨刀”的过程。
等到刀磨好了,还怕砍不到柴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