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
愿为光芒 不做晕轮

愿为光芒 不做晕轮

作者: 宁筱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18:39 被阅读0次

        “妈妈,这个姐姐现在在哪里读书呀?”在和邻家小妹妹一起去看电影的路上,她那双一尘不染的大眼睛正目不转睛地“打量”着我,掩藏不住的兴奋和好奇。“这个姐姐呀,她可优秀了呢!她的成绩从小到大在班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以后出来是直接当老师的呢!你可要向她好好学习,知道了吗?”“只是偶尔啦哈哈哈,童童现在读几年级啦?”我心虚地打着哈哈转移了话题。我其实只是在初中时撞了狗屎运拿了几次第一而已,升入高中之后表现就一直无功无过,处于班上的中上游。这样的“晕轮效应”,越长大就越频繁,就像应酬中应接不暇的酒杯,让人来不及躲闪。

      所谓“晕轮效应”,在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者表现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人们会将这种好印象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将这个人视为毫无缺陷的一个人,俗称“神化”。

愿为光芒 不做晕轮

      “像我这样迷茫的人,像我这样寻找的人,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有一段时间,对未来很迷茫的我一时兴起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谁料,评论却让我慌了阵脚。“你这么优秀,哪来的迷茫呀?”“你还需要寻找啥?”“你要这样的话,那我岂不是完了?”回复评论一向神速的我居然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并且我的内心早已乱成了一团,这些人真的认识我吗?!怎么感觉在他们眼中我变了个人似的?!

        青少年时代甚至从童年时代开始人之间的成败好坏之分皆归于成绩,这毋庸置疑地渐渐滋养了“晕轮效应”的生长。对成绩的重视忽略了对其他优秀品质的培养和评价,成绩拔尖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所有学生心中的“神”,而它们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接受着这份荣耀。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然而平静的水面下却早已波流暗涌了。以成绩为基体的单一的评价体制无形中让学生失去了全面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以至于之后在与人的交往中,容易陷入认知盲区,从而就有了晕轮效应。产生晕轮效应的根本就是认知的狭隘。

        对此我感到很不安,是的,不安!

        当其他人的认知中你是“毫无瑕疵”的人时,你难道不会不安吗?难道不会坐立不安吗?慢慢地,你难道不会麻醉理智也陷入这样的骗局,从而变成了一只乐于待在花园里的雏鸟吗?

        当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晕轮往往是存在发光的原点的,因此当我们在面对他人的夸赞时,既不能陷入自我膨胀,也不能习惯性地中国式自谦,一昧地贬低自己,否认自我。而是应该正确客观地处理他人的评价,逐渐完善对自我的认知。

        晕轮效应的确有时可以达到影响他人的目的,但我更希望成为一束温暖的光芒,真正感染他人,真正温暖他人,真正助人成长。

愿为光芒 不做晕轮

相关文章

  • 愿为光芒 不做晕轮

    “妈妈,这个姐姐现在在哪里读书呀?”在和邻家小妹妹一起去看电影的路上,她那双一尘不染的大眼睛正目不转睛地“...

  • 愿为篝火燃尽,不做片瓦保全。

    愿为篝火燃尽,不做片瓦保全。

  •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

  • 晕轮效应

    没事儿整点心理保健操。 什么是晕轮效应?首先声明,这跟年轮没关系,跟晕圈更没关系。他是认知偏差的一种,是指当一个人...

  • 晕轮效应~

    【故事梗概】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和判断的深刻哲理故事。萧可 是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面临实习找工作的阶段。 萧...

  • 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属...

  •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

  •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

  • 晕轮效应

    “爱屋及乌”是晕轮效应的典型的表现,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认识事物是,人们常常就会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一个特性而泛化...

  • 晕轮效应

    龙老师说: “以前读书时 觉得数学可难了 现在想来 要是当时我老公教我 我早就学会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为光芒 不做晕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qj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