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一周,忙碌而充实。
本周主要是衣物类的整理收纳学习,既有理论方法,也不乏实操练习。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衣物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成员,都不可或缺,也最容易造成居住环境的凌乱。
而且,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居民家庭消费调查分类目录中,衣类被排在首位。
所以,在整理收纳七大主题分类体系中,便自然先从衣物类开始。
这篇文章依旧是学习后的复盘帖,其中也融入了一点个人思考。
内容不一定很全和细致,但试图抓住关键点,以点带面。
一、现有衣柜格局及其合理规划
1. 衣柜的三区划分:黄金区、白银区、青铜区。
2. 现有衣柜的调整思路:恢复功能、改造功能、升级功能。
3. 对衣柜的审视发问:比如,现在的衣柜格局合理吗?
现有衣柜使用了几分?
如何调整衣柜格局,让其为我更好利用?等等。
二、衣物的采集与统计
1. 家庭衣物分类:大件织物、家纺寝具,衣裤裙、鞋包帽以及其他配饰品。
2. 衣物的三种状态:净衣、次净衣、脏衣。对应的收纳体也有所不同。
3. 根据衣物状态选择适当的收纳体:
对预备态的净衣,可收纳在衣柜里;
对于处于使用态的次净衣,为拿取方便,一般收纳在衣架和抽屉。
而处在休整态的脏衣,可收纳在篮子里,或者晾衣架上,等。
4. 面对衣物的自我发问:
例如,常穿的衣服有几件?
有哪几件衣服从来没有穿过?
哪些衣服穿的时间最久?
所有衣物中,共有几种穿着场合?等等。
三、自我着衣形象表达及其定位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这些讲的都是不同的穿衣戴帽,呈现出的外在形象和气质也有差异。
1. 自我审视:我即将退休,居家较多,所以穿衣打扮很随意,一眼看上去,妥妥的老大妈形象,哈哈。
但由于之前比较爱囤物,常见场合的衣服都不少,包括职业套装,运动装和家居服。
需要进一步有目的的断舍离,更需要调整好喜欢和实用的数量。
2. 形象定位:仍以自己来说,在工作中的形象表达,如果用四个词来形容,则为知性、干练、稳重和成熟。
生活中的形象,更喜欢素净、大方、素雅,轻便。
四、衣物整理中的清空与筛选
1. 清空:清空衣物时,注意要全部清空、彻底清空,一件不留。
2. 筛选:分类筛选有多种方法。
包括正向筛选法、频率筛选法、金字塔筛选法、象限法,或者按照客观筛选,也可以主观筛选。
甚至可以几种方法结合运用,综合考量。
通过分类筛选,最终确定哪些衣物要留下,犹疑的衣物有哪些,丢弃处理衣物有哪些。
五、衣物收纳中的定位与分置
1. 收纳目的:衣物被使用时,拿取方便,一眼可见;存放时,相对集中,方便换用。
2. 定位六原则:前重要,后不重要;右高频、左低频;
上轻下重、上美下丑;细高薄物,放侧面;
脆弱隐私贵重物备用物,放里面,坚固开放廉价物,放外面;
核心物品放中间,平时要留空。
3. 分置的参考思路:按款式分置,或按材质分置,或按生活场景分,等。
4. 衣类的18种专业挂法和12种专业叠法。
六、衣物整理后的状态维持
如果说熟悉了整理收纳理念和掌握技能以后,衣柜和穿衣形象都有了改善,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的话,
那么之后漫长的烟火日子里,如何很好地维护改变后的成果,持续保持一种人、物、空间之间的动态平衡,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1. 整理后的维持:主要包括物品的归位和调整两个方面。
这就要求逐渐养成用毕归位的习惯,让物回归原位,保持整理后的整洁清爽舒服的状态,还原美好家居环境。
这一维持的过程,也是树立自身新形象,让自己变得更好、更美丽自信的过程。
2. 维持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维持整理后状态的意识,就可能出现“整理2小时,弄乱5分钟”的闹心局面,导致前功尽弃。
所以需要不断进行规划、整理、收纳、维持的动态平衡和循环,一切服务于人,尊重每个个体的需求,才是幸福生活的真相。
写到这里,按照讲义设计的标题逻辑,不禁扪心自问,通过衣类的整理收纳学习,我到底看见了什么?
第一,看见了我和衣物的关系。
透过衣物这面镜子,折射出我内心对衣物的价值取向,发现自己有严重的囤衣症,要经常审视和检点。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衣物是人的形象气质的衬托,效果可能是锦上添花,也可能是雪中送碳,还可能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它帮我拎清了衣物从属于当下我的需求,促使我思考,我和衣物的搭配,是否有助于展现所期待的形象?
从衣物服务于人的角度看,哪类衣服有不足,哪类还有过剩?
第二,看见了重塑后的形象。
心中有了形象定位,就会察觉自己,察觉衣物的搭配。只有适合自己风格的,就是好的,可以拥有。
第三,看见了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的气质和形象,除了靠外在穿衣戴帽衬托之外,还体现在言谈举止、内在精神、性格、情绪,等多个方面。
所以需不断加强自身综合修养,扩大认知边界,强化日常行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超越自我的认知,逐渐爱上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希望每个人,都能抽空审视一下衣柜格局,整理一下衣物,整理一下家居环境,整理一下自己。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