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收纳】于我,是全新的一门理论和技能课。
第一周的课程学习已经结束,很有必要复盘一下,至少做一个粗线条的梳理也好,以便加强对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无记录,不发生。重复是学习之母。
这里暂时忽略细枝末节,主抓树根和主干。
本周学习内容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
「一」,是指一个三角形图模型。
模型中主要说明了整理收纳活动中,人、物、空间,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其中,人是第一位重要的,一切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和偏好,而物品和空间是服务于人,被人利用的对象。
此图呈现了四对关系的全貌:即人与空间、人与物、物与空间,以及人物空间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以此图为基础,后续逐渐展开了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和实操讲解,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下面的“二”。
「二」,是指二分法的思想。
具体指代整理的程序和流程——这两个重要的整理思路,这就有了“二”的基本意思。
虽然课程在此处,将三角形图改换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代表着根基、生发、希望和收获),来形象比喻整理的全过程,需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但是,一棵树最重要的四部分(树根、树枝、树叶、果实)构成,在本质上,就是三角形图中四对关系所对应的四种活动。
即,规划活动——使人的梦想与空间构画相一致。
整理活动——理顺人与物的关系至畅达,人尽享物品,物服务于人。
收纳活动——物与空间的配适,达到合宜状态。
维持活动——巩固之前的成果,确保人、物、空间的可持续、动态平衡发展变化。
这就是被称之为整理活动的四大程序——规划、整理、收纳、维持。
进一步地,每一个程序又细分为紧密关联的两小步骤,便构成了整理活动的八大流程。
从四大程序到八大流程,完美运用了二分法的思想,既方便记忆,又文字工整简约。
字虽少,却意义重大。
「三」,代表整理中物品的三种和三级分类法,以及收纳中的三级收纳体。
按人的个性差异,对物有三个分类法,它们分别是频率法、金字塔法、以及艺恩象限法。
还有按人使用物的共性分类,其分类结果依次是衣、食、学、洁、乐、行、公,共计七大类物品。
这是对物的一级分类,然后又可细分为二级和三级类别。
比如,共性分类法下的物品三级分类的例子如图示。
此外,在收纳这一环节中,认识收纳体的级别差异也不容忽视。
比如,卧室是一级收纳体、而衣柜及里面另购置的收纳盒,则分别是二级和三级收纳体。
一言以概之,即物品有三种个性分类法;若按共性分类,则物品可分为三级,这是整理中所体现的“三”。
类似地,在收纳程序中,收纳体也可分为三个级次。
「四」,主要指收纳程序中应遵循的“四适”原则。
所谓收纳,是指将适量的物品,以合适的形态,放置在适当地位置。
如果有些物品不能或不便直接放置,需要借助收纳体,则必要时辅以适当的收纳体。
所以收纳中涉及到了四个关键词,简称为“四适”原则,分别是“适量、适态、适位、适体”的简称。
其中,适量(Right Amount),通过“三Jian”方法来分类、筛选和收纳。
适态(Right Form),可以是横式、竖式和斜式,也可以分散式或聚龙式。
适位(Right Place),需注意6个定位原则,以及放置方向。
适体(Right Tool), 主要是指那些点、线、面和体积形状的收纳工具。
比如,挂(粘)钩,就属于点状的收纳工具;而衣架则属于线状收纳工具,盒子当然就是收纳体了。
另外,提到数字“四”,我也可能会想到整理的四大程序和三角形图中的四对关系。
还会联想到,整理活动是一项从外物到内心的修炼过程,包括道、法、术、器,这四个由高到低的层级。
好了,上述用简单的数字,归纳和串联所学的重要知识点,是否是不错的学习方法呢?
朋友,你有什么样的提炼重点、方便记忆的学习方法呢?也欢迎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