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屈原生平,他有着成为楚国政治家的先天条件,他也孜孜努力想成为一个政治家,但是时代与社会条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政治家,却反而促使他成了一位伟大的、非同凡响的文学家——诗人,这是出乎屈原自己初衷的,却又是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
应该说,屈原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政客,他的愚忠,他的耿直,他的对理想追求的执著,决定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生存的时日很短暂,然而,他却偏偏要在他自己所不宜且不擅长的领域内奋斗,这就最终决定了他的悲剧下场——这看起来很残酷,其实是必然规律,任何人都违反不了。
假设,上官大夫们没有妒忌他,没有谗言离间他,怀王也没有离疏他,而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让他完成造宪令的任务,并施之于楚政改革之中,楚国在怀王与顷襄王两朝的国势因此而有所增强,那么,某种程度上,屈原会由此实现了自己的美政理想,这样,或许屈原能像吴起、商鞅一样,在楚国历史上、在战国历史上、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以一个变法家垂名于青史。
若如此,中国诗歌史、中国文学史,将从此失去一位伟大的诗人,人们将不可能读到像《离骚》《天问》那样撼人心魄的宏伟诗篇,中国诗歌的历史将要改写,世界诗歌宝库中也将不会有以浪漫风格著称于世的屈原作品。
若如此,后世之人是否会感到某种遗憾呢?两者权衡,你是看重作为诗人的屈原?还是是作为改革家、政治家的屈原呢?
文孤子认为,从人类文化角度而言,诗人的屈原远比政治家的屈原贡献要大。这虽然有负屈原本人之初衷,但历史最终选择了作为大诗人之屈原,才使我说此话而没有惋叹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