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更加众志成城

更加众志成城

作者: 山谷清泉 | 来源:发表于2022-11-25 05:57 被阅读0次

                更加众志成城

            ——李先念部队在南石店的故事

                        赵元龙     

          1947年3月初,为积蓄力量挺进中原,李先念司令员率领“中原突围”后的新四军五师主力,进入我晋城解放区休整。

          70多年过去了,历史的沧桑随着时间流逝远远离去,但是,在晋城人民心里,子弟兵与人民休戚与共的一幕幕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欢天喜地  迎接亲人

          1947年春节过后,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太行之巅的晋城,到处却是热气腾腾,欢天喜地。人们在忙忙碌碌迎接解放军——经过无数次英勇血战、坚守中原并杀出重围,胜利完成战略重任的英雄们。

          晋城,雄踞太行之巅,“沿山错列,凭高控险,难于突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共晋城县委领导下,新生红色政权日趋巩固,军事和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尤其是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翻身农民革命觉悟空前提高。同时,晋城地区物产丰富,是大部队筹集给养和休整的最佳选择地。

          据《晋城县志》《中原突围史》记载,接到“李先念率部来晋城休整”指示后,各地群众紧急行动起来,清扫住宿,备足米面、蔬菜,赶制服装等,很快做好了各方面接待工作。

          部队到来那天,中共晋城县委书记郑思远在体育场(原“遥拜场”)主持召开了万人欢迎大会。会后,太岳军区和中共晋城县委给每位战士换发了新被褥、新军装,全县澡堂和理发店免费为部队开放。中原突围部队2个旅约7000人驻在县城周围西关、西巷、驿后、后河、晓庄、黄头、刘家川、七岭店、司徒、武庄等村。五师主力因伤病员较多,大部分住在城内,司令部和中原局机关住在南石店村。

          南石店距市区7公里,西靠凤凰山,东临丹河水,交通十分便利,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自然条件,对于部队休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南石店几位老人回忆:接到部队来南石店休整的通知后,老百姓热情高涨,都把最好的院子和房子腾出来让部队居住。许多人把给老人准备的喜板和不用的门板拿出来为部队搭建床铺。有的用准备盖房子的砖为部队盘炉修灶。村里准备好了猪肉和蔬菜。家家碾米推磨,户户打扫卫生,像准备过年和迎接亲人一样。

          八十多岁的陈师傅回忆:“我上小学是学校的宣传队员。部队进村时,街道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大人们站在沿街两行,手里提着茶水、煮熟的鸡蛋、红枣等,欢迎‘新四军’到来。在老师带领下,我们扭秧歌,演节目,别提有多高兴了!”

          南石店村“虫王庙”是活动的主要场所。部队驻村后,各地剧团、曲艺队以及部队文工团经常来大庙慰问演出。

          欢迎亲人解放军!晋城,沉浸在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中。

                    拥军爱民  情深意浓

          一位当年参加休整的老战士重访南石店时回忆道:

          “我们是从‘中原突围’后转战来到晋城的。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下,我们越高山,攀峭壁,涉水沟,跨险滩,一路斩关夺隘......不少战士双脚被嶙峋的山石磨破、磨烂了,每走一步,都是钻心似的疼。尤其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又冻又饿......可是,一来到这里,屋子里暖烘烘的,饭菜热乎乎的。老百姓把一切安排得周周到到、妥妥贴贴。我们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感到十分亲切!”

          老战士越说越激动:“我们刚到驻地,几千套棉衣、近万双军鞋就送来了......我们换上了崭新的棉衣、棉鞋,躺在舒舒服服的床上,真是太幸福了!听说,县妇救会早在一个月前就组织全县妇女起早睡晚缝棉衣、做军鞋......太感谢了!”

          老战士清楚地记得,凡有驻军的村子,都有民兵协助站岗放哨;民兵连和战士们一起,按时练兵,射击瞄准,使枪操刀,非常活跃。几天下来,许多青年就写出请战书,要求参军上前线。

          当时,南石店村里有两所部队医院,干部战士疗伤的每一个病房,都有群众陪护。部队炊事班不习惯做北方小米饭,村里就给每个炊事班派了一名群众做指导......

          老战士感动地说:“晋城人民对部队的贡献太大了!”

          其实,整休部队也是时时刻刻想着为群众办好事。

          回忆起当年的子弟兵,南石店健在的老人们如数家珍:

          “那些战士见了老百姓就亲切的‘大伯、大娘’叫个不停,到了老百姓家里甚事都干:推磨、碾米、送粪、锄苗......老百姓家里的水缸总是挑得满满的,院子扫得净净的,借东西有还,损坏东西赔偿,‘新四军’真比亲人还亲呢!”

          李先念经常给指战员讲的话,南石店健在的老人记忆犹新:

          “同志们!是人民哺育了我们,我们必须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多打胜仗,用以回答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是的,子弟兵从来没有忘记俺们!”南石店村张书记谈起来更是头头是道:“部队刚到晋城,就拿出800元大洋帮助南石店村建起两座炼铁高炉,又用炼铁赚的钱买了几头骡子跑运输,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那年夏收季节,干部战士全部出动,帮助老乡收打麦子,两三天就做到了地净场光,颗粒归仓。”

          一位老人满含泪水激动地说:“部队的医生护士真是老百姓救苦救难的菩萨啊!女军医李秀英,人长得端庄漂亮,医术好,脾气好,时常走东家,串西家,挨家挨户为乡亲们看病或讲卫生保健常识。李小富的媳妇被狼咬伤了,李军医像对待伤员一样,定时洗伤换药......可老天爷瞎了眼,竟让秀英姑娘患了不治之症‘天花病’,虽经抢救,可没挽回她年轻的宝贵生命……乡亲们把这位最亲的‘女儿’安葬在村北的一块风水宝地上,并在坟莹周围栽种了一大圈青松翠柏,还在坟头郑重地树碑铭记。七十多年来,每逢‘清明节’和‘七月十五’,乡亲们总不忘为她去扫墓……”

        一件件催人泪下的故事,一幕幕北方版的“沙家浜”,铸造起一座“拥军爱民”的丰碑,在晋城大地高高矗立,令人景仰。

                  发展生产  自给自足

          部队到南石店住下后,不顾旅途劳顿,就在村五楼阁前小广场召开了“生产自救动员会”。会上,李先念、郑位三以及军区领导号召部队发扬“南泥湾”精神,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解决自己的供应,减轻晋城人民的负担。

          会后,中原军区领导亲自带领战士用废弃的钢铁打制农具,上山开荒种地。

            当时,晋城地区正处于土地改革高潮期,拿到《土地房产所有证》的广大农民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新气象。深受鼓舞的部队官兵更是热血沸腾,他们来到市区外的磨石坡、五谷山、五寨岭、武庄岭、大岭头、南山岭等地,挥起镰刀镢头,披荆斩棘,开垦荒地,开创太行山上的“南泥湾”。

          那年春天,先是一个月旱风呼呼,后是十几天阴雨连绵,加上距驻地太远,战士们就搭草棚,砌炉灶,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十几天时间,开垦出三百余亩平平整整的土地。

          播种时节,当地政府选派了几十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帮助这些大部来自鄂豫地区的战士修边垒堎,挖沟筑渠,沤制绿肥,摇耧播种。入夏时节,山坡上,到处“庄稼齐威威,菜苗绿油油”;田间地头,还有战士们喂养的猪、牛、羊、鸡、兔......

          据村里老人回忆,部队为了自筹资金,在村外还建起几座小炼铁炉。早秋时节,成熟的玉米、谷子、分岔种的夏瓜、白菜、油菜等喜获丰收,除补助部队伙食外,战士们还一担一担送给了当地群众。

          同时,部队在村里开办了商店、油坊、小卷烟厂;在县城办起德泰油坊、裕华商店、皮革加工厂、副食加工厂等。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仅解决了部队生活和经费困难,更重要的是,密切了与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

                “高干会议” 蓄势待发

          新四军五师是我党我军一支骁勇善战的英雄部队。1947年4月15日,毛泽东主席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刘伯承、邓小平等:“晋城豫鄂陕军区主力部队是五师精华,你们应当作自己建制部队一样给予积极帮助并予整训。”

          据《中原突围史》记载,1946年6月,新四军五师坚决执行毛主席“战略退却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兵力,准备反攻”的战略理论,像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牵制蒋介石30万主力部队达十个月之久,为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陈毅元帅看望“五师”时,称赞指战员“个个都是筛选出来的英雄!”并写下不朽诗篇:“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

          当年担任李先念警卫班长的吕声毅将军回忆道:

          李先念到达晋城后,尤其关心部队休养问题。他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每天一个个找干部谈话,或是召集小型座谈会,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具体困难。他说:“我们这支部队是经过严酷战争筛选过的,实际上是一支干部队伍,我们应该特别珍惜。”

          为了进一步加强团结、增强斗志,李先念与中原局领导决定召开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亦称“高干会议”)。

          1947年5月29日,中原局“高干会议”在南石店“棋盘大院”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原中共中原局领导成员: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刘之久、王树声、戴季英。扩大参会的有:肖元礼、陈先瑞、罗厚福、韩东山等团以上干部。

          大会总结了中原突围的经验教训,传达了中央指示,充分肯定“中原突围”是顾全大局、克服困难而建立的历史功绩,是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要求部队“加紧学习,团结一致,振作精神,准备反攻中原。”从而统一了指战员的思想认识。

          李声毅将军记得:会议其间,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到南石店会场作了重要讲话,临走时还为每位干部发了5毛钱的津贴,以示关怀。

          有关资料记载,为了具体落实“高干会议”精神,整休部队除抓紧休养和训练外,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活动。

          近年来有人对原整休地进行了重新考察,发现北石店镇河东村刘家东院二楼墙面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部队在此学习留下的印记:“保卫世界和平立大功”、“共产党帮助穷人翻身”“反对自由主义的一切表现”等标语,“加强军事学习,准备立功”“反对不爱学习怠惰的人”等鼓励学习的语句,用红颜料涂写的镰刀斧头、五角星、五星红旗、红色小屋、小轿车等图画。红旗上方写有“毛泽东”三个字......

          透过激情飞扬的文字和画图,让我们重新认识到那段铭刻在晋城人民心中的红色历史,也让世人明确:晋城整休不仅使战士的体力得到恢复,而且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战士们个个如下山猛虎,出海蛟龙,时刻等待着反攻中原的号令。

                  全民动员  踊跃支前

          为了配合部队休整和支援全国解放,中共晋城县委和太岳军区把“补充兵源、保障供应”作为全县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

          早在1946年11月,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樊执中、58团团长白沙就率两个半连南渡黄河,到达豫鄂陕军区第四军分区所在地龙驹镇,送去电台密码及经费5000万法币,支持中原局的对敌斗争。

          李先念部队的到来,更是牵动着全县每一个热血沸腾的心。一场规模空前的支前运动在晋城广袤的大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山坡上,田野里,在每个村庄的大街小巷,到处是鼓舞人心的标语:“加油生产多打粮,增加生产交公粮,兵多粮足马又壮,定把蒋匪消灭光!”

        中共晋城县委郑思远书记在一次动员会上大声说:“同志们,现在我们翻身了没有?”大家高声回答:“翻身了”。“大家靠谁翻的身?”“靠共产党,靠毛主席,靠解放军!”“现在蒋介石还霸占着我们大片领土,我们怎么办?”大家齐声回答:“坚决上前线,活捉蒋介石,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每一次动员会,就是数十万群众的慷慨解囊,就是数千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晋城解放区到处涌现出父送子、妻送郎、父子、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据《晋城县志》记载,为了保证整休部队有充足的兵员,太岳区党委和中共晋城县委及时动员全县人民掀起参军热潮,先后挑选1千余名翻身青年参加了整休部队。同时,确保对前线物资、弹药的及时供给与伤病员的及时治疗,为整休部队提供军粮150万斤以及大量的肉蛋、蔬菜和药品。县政府征调了近200多名郎中和300多名群众为伤员疗伤和调理。在当地人民精心护理下,伤病员的身体很快得到了康复。

          1947年8月2日,集结在晋城地区休整的新四军五师主力与嵩岳部队进行改编,部队从来时的不足7000人扩大到了12000余人。至此,由赵基梅任司令员、刘建勋任政委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在晋城南石店村正式诞生。

          同时,乘“支援整休部队”之东风,太岳军区和中共晋城县委领导全县人民相继开展了配合陈谢兵团完成“大举反攻,经略中原”以及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的支前任务。

          1947年9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太岳大力支援南征大军,晋城人民竞赛参战》的文章。1947年11月23日又以《晋城贫雇带头参军,四千青壮自动报名》为题介绍:“‘参加解放军,活捉蒋介石’,这一热潮现已卷至晋城。马上有四千翻身农民报名,并有二千余荣退军人重上前线。全县到处掀起‘参加解放军,打到南京刨老根’的热潮。三区黑泉沟翻身英雄王吉首,正卧病在床,他将自己的儿子王小完叫到床前吩咐道:‘咱过去穷,就是因为蒋介石和地主压迫剥削的,今天,毛主席领导咱们翻了身,咱还要刨了蒋介石的老根,这样,我死了也痛快!’......”

          据《晋城抗战史》记载,全县有15000余名青壮年上了前线,其中2668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支前民工30000人次,担架15000副,运粮牲畜1万余头,运送军粮10万担,全县妇女做军鞋28万多双,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那不平凡的日子里,英雄的晋城老区人民披星戴月,支援前线。他们赶着装满物质的牛马车,风餐露宿,行进在风雨泥泞的小道上;他们用瘦弱的身板,背驮肩扛,将一袋袋粮食,一双双军鞋,运往硝烟弥漫的前线战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硝烟中用担架把一个个伤员运到后方救治......

          英雄的晋城,一个全国解放赖以依托的兵源、粮源大后方,是支前大军中冲锋陷阵的骏马,更是巍然屹立于太行之巅的坚强堡垒!

                挥泪告别  挺进中原

            1947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按照中央军委部署,整休部队挺进中原,投入解放全国的战斗。

          1947年8月4日上午,整编后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在南石店东大庙召开反攻中原誓师大会,同时悼念1946年“6.26”宣化店突围以来牺牲的烈士们。

          东大庙舞台上方挂着“打回中原去,为死难烈士报仇”十二个雄浑有力的大字,会场上摆放了花圈和挽联,东西两厢墙壁上洁净的白布上面,写着死难烈士的英名。会场前面摆放着李先念、郑位三等首长及晋冀鲁豫边区、军区、太行区、太岳区和晋城县各界送来的花圈和挽联。参加会议的干部战士群情激昂,“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打回中原去,为死难烈士报仇!”口号声此起彼伏。

          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参加了会议。李先念向突围牺牲的烈士致悼词,并进行了战前动员。他要求全体指战员响应党中央号召,打回中原去,解放全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死难烈士报仇!

          大会结束时,十二纵队副政委郑绍文现场朗诵了他的“七律诗”:

    “一别江汉又经秋,倚马太行忆旧游。

    山河不改昔日貌,烈士早断少年头。

    丹心自可光三楚,浩气亦堪耀九州。

    雄狮重返中原日,鄂豫父老应消愁。”

          8月5日早饭后,部队各驻地同时吹响了紧急集合号,李先念司令员率部出发。晋城选派了向导和200多名支前民兵一路护送。

          前来送行的县委领导、南石店以及晋城各驻军的干部群众饱含热泪,敲着锣鼓,吹着唢呐,集聚在各村口道路旁,与登上征程的中原健儿挥泪告别。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机关和部队,在李先念等首长率领下,扬鞭策马,挥师东进,即而南下,随刘邓大军浩浩荡荡渡过黄河,揭开了“挺进中原,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更加众志成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vt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