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每天学点管理知识》中学到很多适用的方法,把认为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今天阅读了《你的幸福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原文简录如下:
幸福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状态。
大部分人把幸福看成状态问题,把房子、车子、事业、财富值看作刺激自己幸福的理想对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你可能也看过一份著名的研究报告。
无论是奇迹般的好事,或者如地狱般的坏事,只要发生之后,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人们的幸福感会回归均值。
“目的导向”并不能带给我们长久的幸福感,甚至会陷入“欲望后被满足,满足后又奔向下一个更大欲望”的恶性循环。
幸福不是一个对象问题,它是能力问题。
1. 人类的幸福正在成为注意力争夺战的牺牲品
小时候我们其实非常容易进入“心流”的,搭积木可以搭一天。但现在注意力过度分散,被切割成小块,反而越来越难集中精力去完成“心流”动作,感受不到以往的充实感与满足感。
肤浅工作越来越多,会永久降低深度工作的能力。整天忙于回邮件、回电话、陶醉于肤浅工作,没事就爱刷朋友圈,到最后可能连静静地坐下来写一篇1000字议论文的能力都不具备。
幸福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状态,幸福可以通过训练获得。
2. 对于幸福的感知,可以被训练出来
每日睡前感谢一下今日值得感激之事。这其实就是训练“幸福感知力”的一种方法。
幸福如股肉一样,可以被训练。换句话说:通过不断降低幸福的阈值、临界点,来走向幸福
3. 如何通过刻意训练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1) 抛弃“一……就……”的思维
等我一考上大学就好了
等我大学毕业就好了
撑过今年生意就好了
我存款到那个数就好了
等我换一家工作单位就好了
抱歉,恕我直言,倘若你抱有这样的思维,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好了。
假设当下这一秒你不具备幸福的能力,你以后也不会有。
这些把所有希望寄托于未来某时某刻生活迎来一场质变,幻想从此以后自己过上幸福美满日子的人,将会陷入持久性的失望之中。
2) 恢复每时刻对于生活的“参与感”
《正念的奇迹》用洗碗举例子,当你洗碗的时候,你就应当认真地洗碗。而非去想赶紧洗完,接下来可以看电视、打游戏,或者是自己的工作……你不应该在洗碗时思考洗碗之外的事。
若那么做,你便不存于那个当下,你失去了那个当下。
我在洗碗中所消耗的每一分每一秒,也是我珍贵的生命,这是我自己的时间。
有时候我们所厌恶和反感的,恰好是生命中实实在在的一部分,属于我们的一部分。
高中时怀念初中的生活,大学时怀念高中的生活,毕业后怀念大学的生活,30岁怀念毕业后的奔波日子。到了衰老时刻,你将又怀念起30岁。
每次怀念都像是一场刻奇的表演。
明明什么事情都没有把握住,偏偏还要表现出珍视的样子。
高中时我们幻想大学毕业后的图景,大学毕业后反而又怀念起幼稚的青春。到头来发现,自己既没有青春,也没有未来。因为在各自的时刻发生之时,自己压根没有参与进去。
这是一个荒谬的螺旋,它无非验证了人类是多么脑子不清楚的生物。
对于未有之物心向往之,对于已有之物嗤之以鼻。
每一次对当下的忽视,都是在糟蹋这个不断流逝的当下。每一次思绪上的分裂,都在暗示一件事:那个人从未真正拥有过他的生命。
你的心会以一种直接、奇妙的方式看好它自己,不再区分主体和客体。喝茶时,饮茶者与茶之间的分别将消失。喝茶变成一种直接是奇妙的体验。这其中,主客体的分别不复存在。——《正念的奇迹》
在你真正参与到当下之前,其实你是看不见当下的事物的,哪怕它就赤裸裸地展现在你面前。
我以前也是如此。
感悟:
幸福的定义不是指拥有大房子和车子这么简单,我理解的幸福是在你拥有什么的同时,你的心理饥渴感得到满足,让你一直想为目标而奋斗的过程。可能在实现目标时有困难有痛苦,但都会随着你的努力一点点达成。
幸福是一种能力问题,当你真正实现了你的愿望时,才是真正的幸福,并不是钱财本身的获得就是一种幸福。而是一种对知识无限渴求的得到才是幸福。
注意力被分散正在把我们所谓的幸福分割成一个个小块,为什么现在好多人去做冥想或用心流来纠正自己的思想意识,就是想让自己的心安家,能还一个安静的自己,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不被外界打扰,少些纷扰和不必要的接触,比如邮件、刷朋友圈等占时问题。
对幸福的感知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就如我现在想写作,我可以每天记录所学知识,这种得到就是一种幸福感,这是可以通过练习写作让我有种满足感,虽然写的烂,但内心是充实的,丰富的。把自己的知识能学以致用,就是幸福。
不要做虚拟的幻想,一切都没有行动和实现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抛弃“一……就……”的思维,你才真正能找到幸福,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想要幸福,就要脚踏实地,想要干什么就要用行动来回答,而不是靠空想、说大话来自我满足。到头来什么都不是,不把握当下,幸福从何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