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夏,我刚过了6岁生日,田里的小麦已经拉进了打麦场,以一个小孩子的观念来说,那年收成还不错,因为家里的小麦打了一大堆。一个刮着微风的下午,爹站在上风口用木掀扬麦子,妈站在下风口用扫帚扫糠,我趴在中间的麦堆上用手漏麦子。这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就像去年前年大前年某个收获季节的某个下午一样。然而毫无征兆的,我对我爹说:“爹,我想去上学”。爹像是没听到一样,继续扬着他的麦子,麦子扬起的高度都没有多大变化。我妈倒是来了兴致,她一边扫着她的麦秸,一边说:“你要是能数到100,就让你去上学”。这倒是难不倒我。当时老家还没用上电,晚上大家都没什么娱乐,于是我妈就在晚上教我数数。现在,她要用她传授给我的技能来作为我入学考试的题目,我觉着她是故意放水。我也没让她失望,中间磕磕绊绊的差点数错,倒是也像是打掩护,免的作为另一个监考官的父亲看出我们母子的猫腻!当我掷地有声的数出100的时候,我爹说:“秋季开学就送你去上学”!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
按年龄,只有七周岁以后才能直接读一年级,而当时我刚六周岁,于是,只能读育红班。育红班当时和我们村小学在一起,村小学离我家足有五里地。9月1日,学校准时开学,我爹骑着他的三八杠自行车送我去入学,我脖子上斜挂着我妈用旧布头拼成的布书包,书包里装着一根铅笔,一块橡皮,一本作业本。
到了学校,怎么办的入学我已经记不清了,总之那天爹遇到了很多熟人,也难怪,都是一个大队的,有很多还都是他当年的同学。而现在,他儿子和他当年的同学的儿子闺女又成了同学。
上学以后,大部分事情都记不大清楚了,记得最清的就是每天去学校的那条路。前面说了,我家离学校足有五里地,以现在的路来说,这也不算远,可那时候农村还都是土路,虽然不是山区,可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每天来回两趟跑,也是一大考验。当时村里有几个在村小学上午的跟我一起读育红班的还有本家一个堂弟。早上吃过饭,我们就赶紧跑到村头的路口,等着比我们高几级的同村小伙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着去学校。
那时学校没有食堂,中午只能回家吃饭,于是早上吃过饭,我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了,中午放学,我高高兴兴放学回家吃饭了,吃过中午饭,我又高高兴兴上学了,下午放学了我又高高兴兴回家了!搞的小鸟都不知道该跟我说几次早早早!这一天算下来,至少有三个小时都是在上学的路上。如果遇到雨天或者雪天,那就更好了!经过雨水浇透了的泥土,别提和你的脚有多亲切,走两步你就得甩一脚的泥!甩泥也是一个技术活,掌握不好力度,鞋子就飞了!那时候大家穿的还大都是妈妈那的千层底,为了不弄脏鞋也为了跑的快点,大家就干脆打赤脚,赤脚有赤脚的好,泥不沾脚了,跑的也快了,遇到个水坑也敢往里跳了,但是却增加了被裹在泥里的玻璃碴子铁片子划伤的风险,所以大家走的是胆战心惊。遇到下大雨,田间地头的沟里就灌满了水,比我们大的伙伴就得把我们背过去,如果那时候有网络电脑手机,保不齐他们一年能感动中国多少回。
下雨的另一个问题就比较有味道了。当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沤肥,家里养的家畜也都是散养满地跑。一场大雨过后,村里的路上难免会有各种粪便,甚至把谁家晴天没来得及掏的旱厕里的屎尿冲上路面也有可能。这就苦了我们这些赤脚上学的学生娃,好在那时候也不大讲究,但是如果谁穿了一双胶鞋,那是会让人羡慕不已的。作为羡慕的嫉妒,在出了村的路上,我们这些赤脚的就故意走的很快,以隔出一段嫉妒的距离。
就这样,一日两个来回,走过了两个春秋!好在在小学二年级下班学期,我们搬家了,直接搬到了离学校一百米远的地方,从此,少了很多2400米的乐趣。而我的很多小伙伴们,依然在那些雨雪天气里,泥泞着属于那个年代那个年纪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