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学教科书》第二课导读

《经学教科书》第二课导读

作者: 译古堂 | 来源:发表于2021-12-25 10:09 被阅读0次

1、班固《白虎通义》记录的是:东汉章帝时,在白虎观举行的一次统一经义的会议。这本书在经学里十分重要,本文中引用的来自《白虎通义 五经》,原文如下:
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人情有五性,怀五常不能自成,是以圣人象天五常之道而明之,以教人成其德也。

其中五常为:仁 义 礼 智 信分别对应《五经》,为了这种对应,将“六经”中的《春秋》省去了。

多说一句,两汉时期同一部经往往有多种解释,就像现在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术流派一样,比如《易》就有施,孟,梁丘三家,《诗》有鲁齐韩三家,这些还只是官方立了博士的,民间可能有更多种流派,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各个流派(后人称为“家法”)分歧越来越大,所以不得不由皇帝亲自召开会议,确认是非对错,制定统一的标准解释。这样的会议在西汉有一次,东汉有一次。
根据《汉书 宣帝纪》,西汉时召开在汉宣帝甘露三年,地点在石渠阁。
根据《后汉书 章帝纪》,东汉时召开在章帝建初四年,地点在白虎观。

读古人书尤其是清代人的著作,经常能够看到“石渠”“白虎”这种字样,就是代表上述的两次大型会议。

2、《释名》是东汉刘熙所作,与《尔雅》类似,是一本解释词语的书。

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著,中国最早的字典,清代有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很多人通过《说文解字》知道许慎,其实许慎是一位经学家,当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叔重是许慎的字,他的《五经异义》在经学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4、“经”这个字不是儒家所专有,道家的《道德经》(《老子》);屈原的《离骚经》;医家的《黄帝内经》《黄帝外经》;还有《山海经》和《水经》等等,都用到了经字。后来随宗教的发展,借用了经字,将本教的经典著作都称为经,慢慢的,其他的书籍就不再称经了。比如道教将《庄子》称为《南华经》;佛教有《金刚经》等。

5、《广雅》三国时魏国人张揖所著,与《尔雅》类似,在训诂学上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学教科书》第二课导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dh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