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婚姻育儿
你告诉我太多道理,却没走进我的心

你告诉我太多道理,却没走进我的心

作者: Paula_Fan | 来源:发表于2017-08-29 19:26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于网络

    家里气氛祥和的时候,大人会笑着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听话,我们辛苦挣钱就值了。”

    十有八九孩子听到这话不会有什么反应,要么心里说一句:又来了。

    家里剑拔弩张的时候,大人呵斥孩子说:“我们上班挣钱,还不都是为了你,你怎么就不让大人省心呢?”

    不出意外,孩子早已在大人刚张开嘴时就在大脑回路里采取了自动关闭系统,而且,面对情绪又失控的家长,背后说不定还会加句:神经病。

    大人哭,觉得自己委屈;孩子无动于衷,大人觉得孩子冷漠。

    这段时间,这样的画面在我眼前不时地晃动,想想这样的沟通不畅发生在信息畅通的21世纪,实在是有点讽刺。

    大人常说,孩子还是小时候可爱,肉嘟嘟的,好玩儿。长大了,老惹人生气,有时候想想,挺没劲。

    大人说:我们辛苦点没什么,哪个家长不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好好读书,我们再累也欣慰。

    然而大人并没有意识到,读书本身就是建立自己思想的过程。当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开始不顺着父母了,开始学会顶嘴了,家长看到这种不顺却来了气,因为发现自己管不了了,自己的那一套言论说出去就像一颗小石子落入大海,无足轻重且没任何反应,身为父母的威严受到了挑战。

    如果说家长把生孩子、养孩子看成投资,想必太多投资人还是希望自己阶段性的收益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比如上大学前成绩好、懂事、听话、别给自己惹事。换句话说,大人要的是听话的、会学习的木偶,而不是有独立思想、有自由意志的少年。前者好管,省心;后者不好管,惹自己生气,费心。

    可是,作为家长的你,如果你要的只是一个听话的木偶,为何要拼劲全力领他走向另一端---培养思考能力的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有学校的地方就有他人,有他人的地方就有交流,口头的或书面的,有交流的地方就有思想的产生。如果想断绝一个孩子的思想,大概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成为文盲,没有识字的能力,没有思考的能力。这样大人才安全、才可以拥有自己所理解的那份省心。

    作为家长的你可以在家禁掉所有你认为有害的东西,比如所有电子产品,但你无法禁止他和他人打交道。只要有人在的地方,他就可能再次接触到这些东西并受之影响。

    若要做得再绝对一点,你也可以禁锢他的人身自由,但你无法掌控他的思想活动,脑袋长在他身上。你因他面带情绪而生气,可你却反复忽视他情绪背后的原因。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新的时代中不断扩充着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而你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持续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见解,相反,你还在用基本停滞的观念试图去掌控一个新时代中的进步少年。

    你希望他是听话的木偶,你又期望他长成有为青年。多么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想到好多年前那个自杀的女孩“走饭”写的一条微博:

    “我所决定的大方向就是生与死,我所能决定的小方向是买哪款鞋,我其他的都是靠别人和时间决定,也不知道能不能说我有主见,我认为不太能。”

    想到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述这件事时写过的:“之所以这么多人被触动,关键原因或许是,我们的文化一定程度上鼓励服从,鼓励丧失自我,而压制精神独立,所以太多人的心处于没有重量的状态中。”

    很多时候,孩子的沉默是对大人掌控权的无声抗议,或者是对父母态度转变的彻底放弃,而孩子情绪的失控是频繁的压制或否定突破他内心那条底线后的爆发。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方面几乎没有同理心,也没有问其缘由的耐心,只有“你应该”或者“你不应该”。

    最后还是分享武志红的几句话:

    越控制,越失序。

    只有当你缺乏理解的时候,才有掌控的必要。如果你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自然就不需要掌控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告诉我太多道理,却没走进我的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eg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