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读书
《有关写书评文章的写作框架》

《有关写书评文章的写作框架》

作者: 千江雪_2932 | 来源:发表于2023-11-04 19:09 被阅读0次
    11月5日

    书评比读后感难写,对于新手来说, 要先掌握好写书评的套路和写作框架,然后先按着框架写,要不写着写着 就写成读后感去了。

    因为想要写书评,所以,正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今天发现有这么一篇文章,作者把书评的写作框架和过程说的非常的清楚。所以学习笔记了。

    写文章都要谋篇布局, 写书评也是一样的,先列出主题和文章框架。

    以下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书评文章框架。

    1、开篇破题

    2、引出书的内容梗概及作者简介

    3、用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点出本次主题

    4、列出三个或四个分论点,围绕主题进行阐述

    5、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虽然说文无定法 但是,在你还没有熟练掌握写书评的方法的时候, 按照这个框架,依样画葫芦, 也偏不到哪里去。

    当读完一本书,我们既可以根据书籍本身的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不引用书中内容只写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读后感;更可以由这本书引申出一篇新的文章,这篇新文章便是所谓的书评了。

    沈从文曾经发表过自己对于书评的观点:“最不讨好,又最容易发生私人思想;最宜公平,却又容许相当偏见存在;最需要避免私人爱憎和人事拘牵,却又似乎不能不受私人爱憎和人事拘牵;本身无永久价值,然而间接又最有影响;文学运动少不了它,同时又毫不需要它,这就是书评。”

    写书评有时候往往就是自己刚读完书脑海里一个灵感的闪念,然后凭着那股热情开始确定主题,从一个观点开始着手,详细地深挖。

    所以,这个入手的观点,这是写书评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个点。

    一、关于书评的选题

    01从作者入手

    有人说:“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由作家创造,每一个都是作家之子,但创造从来都不会是无凭无据,也不是凭空想象就可以来的,在文学世界里,作品创作的动力普遍都是来源于作者自身生活与所见所感。许多的作者都会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写作中,所以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笔下寻找一些端倪。”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比如,我们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一篇关于作者为何写这样的作品的书评。

    02从故事情节入手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的入手方法。

    但这里的故事情节并非我们简单的复述一遍故事,也不是把一些重要的不重要的情节都堆彻起来。而是我们确立一个中心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的故事情节开始进行阐述。

    比如文章作者的这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爱的卑微,她在幻想的爱情中慢性自杀 的书评,就是从故事情节入手。

    茨威格的这篇小说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而且写的人也不在少数,讲述的就是一个女人长达多年的暗恋。我在这个故事情节的基础之上,首先确定“卑微的爱”这个主题。然后再次回到书中,将小说中相关的故事情节铺设开来,分为三个部分:从儿时的暗恋,到成长后的以身相许,最后默默为他养育孩子走向灭亡。

    这三个情节来紧扣“爱的卑微的爱相当于慢性自杀”这个主题,最后一部分结合时代层次的原因来解释更深一层的原因,提升主题的深度。

    03从人物入手

    许多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还可以从人物的角度入手。

    这里说的从人物入手也可以分为两部分:

    首先可以从单一人物的解读入手。比如刚才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人,这一篇除了情节也可以算作对于单一人物爱情观的解读。除了书中的主角,我们还可以写一些个性鲜明的配角和一些小人物的悲喜。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成长变化,或者人物之间的对比来写。比如这篇废墟下的《斜阳》,献给没落贵族的挽歌,日本战后的社会众生相 的书评,就是从故事中这个日本最后的贵族家庭中的三个人物来入手。母亲、儿子、和女儿分别代表了当时日本社会上,面对战后生活的三类人——他们有的欣然接受走向死亡,有的在堕落中挣扎最后自杀,有的挑战到的权威,向死而生。

    另外作者在写《坡道上的家》:全职妈妈在面对“恶意”时,别忘了保持“自我” 这篇书评的时候,就是利用的书中两位母亲的人物对比作为出发点。

    水穗和里沙子同为新手妈妈,面对同样丧偶式育儿,以及外界的种种言论的时候,一个对于自己过于严苛最后精神失常,一个经过了挣扎最后决定跟随内心。在揭示了当今女性面对育儿的种种压力的同时,也在呼吁女性摆脱他人目光找回真正的自我。这就是比较常见的通过人物对比来揭示主题的写法。

    04从故事背景入手

    不同的故事背景可以反应当时作者的心境。比如战争题材的作品,因战争所处的阶段不同,作者写下的文字也不尽相同。

    05从写作手法入手

    最后,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手法,或者文体方面来做专门的解读,比如朱自清散文的独特魅力,比如太宰治为何爱写女性独白体等等。

    以上五点是比较常见的书评观点的入手方法,但这几点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一篇完整的书评有时候会涉及到两个或者以上。比如情节的角度最后会用当时时代的背景来寻找真正的原因,比如单一的意象会回归到作者自己的写作喜好之类。只要我们在写作书评的过程中做到紧扣主题,该写的都写清楚,不必要写的能够省去就好了。

    二、关于正文的逻辑框架

    一般书评都会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开头、正文(分三个或四部分论述)、结尾。

    而正文如何论述就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框架,

    作者总结了这三种——清单、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01、清单

    所谓的清单体就是像列表一样的表现形式。适合推荐事物,解决方案类。

    例如《七十二堂写作课》这本书就是讲述了七十二个文章小知识,我们就可以利用清单体,把各部分整合然后像列清单一样陈列出来。

    还比如《清醒思考的艺术》也是像清单一样列出了我们常犯的52个系统性思维错误。我们可以从中确定一个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经历写一篇书评。

    2、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无联系的部分组成,各部分独立性较强,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个问题。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就是可以分三部分:认识两个自我,建立新的习惯,培养专注的力量三个大方向来贴合如何实现“身心合一”这个主题。

    再比如小说类书籍《城南旧事》这本书,写了英子童年时期的几段故事,故事和故事之间没有特别的联系,独立性较强。但都是英子儿时难忘的经历,在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童真和真善美。

    3、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就是,每一层较与上一层有明显的情感或者理论上的递进,层层深入。

    《活着》这本书就可以用递进的形式来写。福贵每一次的失去都是越来越深刻的,他从失去富贵生活,到最后亲人一个一个离去,可以用层层递进的形式来表现主人公活着的意义。

    又例如方法类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主要讲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后面的层次是包含前面的层次的,也可以用总分总递进的关系展现。

    除了以上的方法技巧方面,在《书评面面观》这本书张提到过,当我们要提笔写下一篇书评时,唯一的理由就是我们对这本书有了真诚的见解,同时,又对文章有透彻的见解。

    书评其实写的往往是每个人最直观的感受,有时候我们在看到让我们喜欢的书的时候,很难不被感情带着思想走,这就需要一份平衡心。

    正如萧乾老先生所说的:在深切地见解书中人物,透彻作者本意后,不被眼前的情绪迷惑,做出冷静理智的衡量和评价。也能够驾驭自己的情感,公正的评判作品的好坏,不轻易以个人的喜恶来左右思想。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权利也有义务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努力吸收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直观感受,再由心、脑、理智、情感消化和加工,成为自己所理解的模样。这样写出来的书评才是最真诚、最能打动人心。

    三、升华主题

    我们每每读完一本书所输出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是给读者的一份指南,给社会多一种声音。

    每一篇书评希望到最后, 就是让读者明白一些关于一些道理,或是来自书中,或是来自作者引申而来的。

    所以,总结全文, 主题升华很重要。平时常用的金句收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在最后

    我就是经常因为看了一篇书评文章,而去阅读整本书的人。所有我觉得写书评的作者也是引领阅读的领航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关写书评文章的写作框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ga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