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书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成为领导者》这本书,是美国领导力之父沃伦·本尼斯的著作。
像不少美国作者一样,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比较含蓄、委婉。开始读的时候,时而会有点儿抓不住重点的感觉。即使读得多了适应了这种表达风格,仍需要用点力气咀嚼,才能吃透其中真意。
比如,作者在文中提供的四个检验和衡量标准,我就花了一番功夫才算是有了比较深的理解。我认为,这四条标准的核心内容就是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现在,考虑清楚自己的未来。
窃以为,每一个有志于成为领导者的人,都可依这四条标准进行对照自检。只有认清了自己,找准了位置和方向,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以下是我对这四个方面内容的理解与领悟:
1、首先要弄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能力和潜力在哪里,并且看清你“想要的”与你的能力和潜力之间的差距。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
在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不要因为这件事情太难,就用恐惧挡住自己的去路。如果由于受天赋等条件的影响不能直接达成目标,那么在这个目标周围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的间接目标也不失为一个达成目标的好方法。
-
对自己要足够坦诚,要非常真诚地对自己说出自己想要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一个人所追逐的,不应该是外界强加给他的,而应该是他发自内心真正想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对这件事产生一种天然的热情,而这种热情能够激励着他去充分地表现自己,而不是被动地证明自己;也只有这样,当他达到了心中想要的那个目标时,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满足感。否则,要么难以成功,要么就是成功了也不会快乐。
2、在弄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与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以后,你要知道你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就是什么能驱动着你不停地向前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同时还要想清楚这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会让你觉得很满足。然后看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差距。
你的动力来源可能是儿时的梦想,也可能是某种强烈的兴趣,不论她是什么,找到她。
对于寻找和确定动力源这件事,书中引用了哈佛法学院一位名叫德里克·贝尔的教授的一句话,我深表认同。他曾经说过:“不要固执于任何具体的抱负或者愿望,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要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有抱负,这样,其他的事情就会水到渠成。”这里所说的“具体的抱负或者愿望”,就是诸如“我想成为某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诸如“我想实现年入多少万”,等等。
我觉得这种“对想要的生活方式有抱负”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太棒了!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多样的、多面的,任何具体的目标都只能反映某个侧面,唯有“生活方式”这样的目标可以涵盖目标本身应该具有的多层面意义,真的堪称perfect!
3、第三,就是要弄清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你优先考虑的事情是什么,同时要考虑你服务的组织,这个组织的价值观以及优先考虑的事情是什么,并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差距。
如果说前两条是确保我们和内在的自我是一致的,那么这第三条就是要保证我们和外在的环境是一致的,最起码是协调的。这是成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而确保我们与环境相协调的途径,要么是去创建自己的组织,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引领这个组织的成长;要么就是去适应所在的组织。简言之,要么改造,要么适应。视个人情况,因人而异。
但无论如何,静下心来花时间、花精力去仔细看清自己的价值观,认真地了解组织的价值观,同时思考一下自己能否适应或者是怎样适应,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事。要正视之,不能忽视它。
4、最后一条就是,当你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你的能力是什么,能够驱动你的力量所在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之后能够让你感到很满足,你和组织的价值观分别是什么,同时你也清楚的知道了它们彼此之间的差距,那么接下来你就要想一想,你是否有能力并且愿意去克服这些差距。
个人以为,这点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领导者的关键。同时,这也解答了我最初阅读本书时一个大大的疑惑:作者说,人人都可以提升领导力,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知道答案了。
我也大体看清楚了自己在当前的组织里能否成为领导者。
那么你呢?你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吗?期待你留言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