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关于年龄的问题,让我惊觉的是,我们中国人,貌似总是对年龄和时间,有着莫名的焦虑和恐慌。
而这种焦虑和恐慌往往体现在,你要尽快地完成你这个时间段应该完成的任务。最显而易见的当然是结婚、生子。
却很少有人把这种自己一天天变老的焦虑和时间不够用的恐慌,体现为,我要快点多看看这个世界,我要快点多学一些我感兴趣的东西。
记得以前有个白发飘逸的老爷子走T台的视频在网上传得尤为火热,他44岁学英语,49岁北漂研究哑剧,50岁开始健身,57岁创造“活雕塑”,65岁学骑马,70岁练成腹肌,78岁骑摩托,79岁上T台。
大家纷纷感慨和赞叹,是啊,没有什么是太晚的,只要你想去做。
可当真的反观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我们却没有几个可以不瞻前顾后。
有一阵子,我面对员工的离职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发现是由于企业文化的灌输不够,简而言之就是打鸡血不够。
那么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自然是要多给员工传导。即便如此,我也优柔寡断:“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
对面的前辈回答了我特别简短的一句话:“做一件事,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一语中的。
之前已经错失了机会,现在还不做,只会再次失去机会。
就算真的来不及,尝试着去做,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反正怎么着都不会比之前最差的时候更差了。
在选择这一点上,确实国外的人要比我们勇敢得多。
2016年在冰岛的时候,房东70多岁,却学习研究着繁杂无比的星象,每个深夜在我起身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她还盯着厚厚的军用笔记本电脑上的云团图,一笔一画地算着什么。
我有一次问她,您是天文工作者吗?
她说,不是呀,我去年从邮政局退休了,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开始学习任何我想学习的东西了!简直不能再棒了!
后来我发现,她还在学习潜水,学习PS,学习做中国菜。今年她用邮件给我发了许多她做的中国菜的照片和她在红海的照片,她开心地跟我说:“Penn,下次你再来玩哦!我们可以一起!”
她的人生,在我们的眼里已近迟暮,却在她的所有热情和欢喜的映衬下,恰似刚拉开序幕。
而想想我们的老人,比如我外婆,似乎每天除了早上起来去公园散步,白天看看报纸,唠唠嗑,晚上喝点保养品早早上床睡觉以外,其他的都没必要再去做了呢,时日不多,学又何用?晚啦,来不及了,学不会啦!
怎么会晚呢?
尽管我们穷尽一生都不一定能学会这大千世界的哪怕一个小手指盖,但一生里,总要有个开关,随时欢迎你的进入。
毕竟,相比我想继续去了解的东西,我现在所知道的东西,实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会随时间流逝趋近于零。
想到这个,就觉得自己实在是还很年轻。
还有太多想要完成的,想要实现的。
比如30岁之前要学会去深海里潜水,不再做个怕水的人;
比如要在老的时候举办一次演唱会,哪怕来听的都是颤颤巍巍的爷爷奶奶……
比如要学会打鼓、学会街舞,最好再让自己三脚猫的散打功夫精进百倍,做一个随时路遇坏人都可以以一敌十的帅气少侠……
太多太多,别人听了会嗤笑,而我从未觉得可笑的事情。
我知道我一定会一个一个地去把这些心愿清单实现。
哪有什么太晚啊,只有不为罢了。
我想到《海底总动员》第一集里面的海龟Crush(柯路西),小丑鱼爸爸马林在分别的时候,对远去的他大喊,你今年几岁?Crush一边在洋流里漂浮,一边悠然地回答,150岁了,朋友!还是小伙子哪!冲啊!
有人说过,我想在死前看完这个世界。
啊哈,看肯定是看不完的。但这个世界和爱的人一样,多看一秒,就多赚一秒啊。
我们还是少年啊!冲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