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周一,诸多事情,一件完后紧接着一件,还是拿来最后一节课找学生Z谈心。Z的精神状态不佳,因为前两天的外出比赛,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
如果彼岸是美好,那么此岸就会相形见绌。在没有找到渡船的等候时,此岸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焦急。
对于Z来说,困扰他的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将来要做一件怎样的事情度过此生。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着每一个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
人生路上只有两种状态,选择和坚持走下去。而选择的机会并不多,也就是出现在人生中的少有几次。比如中考、高考还有入职及结婚,其余它时都只剩下了行走。
特别是高考,每当要想到一个十八岁的人,将要做出直到死亡之前的一种人生走向时,不免让人一时难以决定。正如Z所说,因为知道了太多,反倒是羡慕单纯。有时候,知识不一定会变成智慧,反而成为头脑中的一团乱麻。
什么是单纯?对自己信仰的不动摇。正如面对上帝形色各异的论证时,帕斯卡尔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对待信仰只是与个人有关,如果尝试论证自己的信仰,其实这是一种亵渎。
我看到那些对自己信仰的人,只是因为能够在信仰中获得自己的意义而笃信,这让我肃然起敬。信仰会强有力的组织一个人所有的心智与行动,让一个人得到完整,避免了混乱与散漫。
我问Z:“你信什么?”这也是Z最难回答的问题。见的多了,见识会一次又一次的摧毁一个人之前所信的东西。摧毁一个人的信仰是残忍的,这无异于把一个人赤身裸体的抛到一片危险重重的丛林之中。在没有找到下一个信仰之前,这个人会摇摆的悬崖边缘。
Z告诉我,他看到很多创业成功的人在组团学习销售技能,他也参与其中,感觉一群人似乎在学习传销。Z疑惑的是,为什么成年人不能分辨其中的真假。
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无神论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应该祝贺那些信仰唯物主义并坚信共产主义的单纯者,其实这份信仰很好的统摄了信仰者一生的心智与行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唯物主义,这时候就会出现精神上的空虚。这种空虚带来的就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无解。越是老去,越是无法面对逐渐接近的死亡和日益衰老的躯体。深陷在游戏中的人,不仅仅是那些放不下手游的孩子,还有在精神中迷茫的成人。
我问Z:“你准备为社会呈现一个怎样的自己呢?”
一个人准备以何种形态展示在社会中,也就是他信仰的外衣。我们在人群中所做所为不都是我们相信了一些事情,然后努力的去做吗?
春天为什么要播种,因为相信秋有收获;
青春时为什么要努力读书求学,因为相信人到中年会有所建树;
活着说复杂也并不尽然,我们只是活在自己的信仰之中了,其实也很复杂,有些人很难找到自己的信仰。
父母帮助孩子有一个信仰,功德无量。
孩子,你信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