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
我替苏轼之死不值

我替苏轼之死不值

作者: 山楂树_ab19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22:44 被阅读521次
    我替苏轼之死不值

    中国人对古代诗人熟悉度除了李白杜甫,其次就是苏轼了,因为那首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已经耳熟能详了。

    中国的饕餮者们更是了解美食家苏东坡了,因为他在任职期间发明了东坡肉,流传至今。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了中秋节两地相思人的最美好祝愿。

    苏轼招人爱戴,不只是因为词写的好,他的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忧国忧民的抱负,也同样受后人敬仰。一想到他的死就觉得有些冤。他完全可以延长他的寿命,但却后悔已晚。

    苏轼性格开朗,直言快语,因此屡屡得罪朝廷权贵,一生三次遭贬谪,最后竟被发配到海南的儋州,这时苏轼已经六十二岁。儋州是一个荒蛮之地,缺粮却水,当地百姓也不懂种植,连刚出生的小老鼠都敢吃。苏轼抱着客死他乡之志,不远千里来到这个地方,又投入新的生活。

    他很快与当地黎民打成一片,不但教他们种植, 还做了传播文化的使者,培养了海南的第一名进士。

    公元1099年正月,朝廷政局又发生了变化。苏轼做了一个回归中原的梦,他又喜又悲,对儿子说:近日颇觉有还中原之气象。我将默写自己平生所做的八篇赋,果然如我所言,当不脱误一字。

    两三个时辰写完了,让儿子苏过一对照,真的一字不差!苏轼大喜道,北归无疑矣!

    苏轼啊苏轼,三个贬谪地,一个比一个苦,你都熬过来了,而且来海南,也抱着“首当作棺 ,次便作墓”的决心,但时局一变,却动摇了。

    第二年,徽宗即位,果然大赦天下。苏轼也在获昭之列。他和儿子渡过海峡,一路奔波劳顿,接访友人,又有慕名而来求墨宝者,加上炎炎烈日,舟船为家,极不安定,身体已经很虚弱的苏轼终于病倒了。

    熬到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享年六十七岁。举国震惊,山河同悲!

    苏轼如知道有此结果,就不会对北归大喜过往。皇帝大赦,也能以年老体衰之理由留在海南。依旧可以过着清晨起来,先梳头百下,午后在窗前打盹神凝的安定日子,心无旁骛的颐养天年呢!

    所以, 我觉得苏轼最后还是念念不忘古代文人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忠君思想,走上了不归路。

    下面这茅屋就是苏轼临终之地,好不凄凉!

    我替苏轼之死不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替苏轼之死不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uy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