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每天写1000字教育
再读此书,居然发现一种高效率听公开课方法

再读此书,居然发现一种高效率听公开课方法

作者: 丁爸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19:53 被阅读43次

01

作为老师,为什么要去经常听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别人的课堂中发现一种未知,这种未知通过自己思考与实践,可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去听课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学习,能够在一节课中抓取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然而从几年的听课经历来看,我有时去听一节课不是学习,而是评论,说这里可以这么上,那里怎么上成那样。就像看一场电影,看完就要评论一番。但是如果关于一部电影真的要剖析一番,又是说不出来。

其实任何一节公开课,都是凝聚一位老师甚至一个团队的智慧,具体的教学内容,下面必然藏有我们难以发掘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理念。

02

后来我就自己告诉自己,正如看一部电影一样,听一节公开课,也是一种遇见,不是去评头论足,而是去积极联系自我,听了这些课,对自己的教学有什么改变。

关于联系自我,最近在看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去年暑假读了一遍,最经重读),里面的一种读书方法似乎可以用在听一节公开课上。

这种方法就是三张便签读书法,简单说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准备三张颜色不同的便签。

第一张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二张便签: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张便签:以后我怎么应用。

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三张便签读书法,其实是在把自己的行为与书中内容进行积极互动,更加重要的是书中内容,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行动,从书中走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

03

关键来了,怎么把三张便签读书法应用到我们的平时听课中呢,特别是听那种大型公开课(虽然有作秀成分)。

其实方法很现成,一本听课本就可以解决了,我就不自量力,以我自己的听课本为例吧。

看到这本听课本,除去最上面的基本信息的填写,还剩四块内容,分别是:教学过程、听课随感、板书设计、评估意见。

这四块内容中,板书设计基本是根据上课老师的板书设计来写的,没有自己太大的发挥余地。

那么我们主要来看教学过程、听课随感、评估意见这三块,而这三块恰好对应了三张便签读书法中的三张便签。

教学过程对应第一张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写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语言,重构自己对一节课的认识,包括教学的主要框架与教学细节、重难点突破。

既然说到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我个人认为这个时候,就不要事先看公开课教案了(很多上课老师已经为到场老师准备了公开课教案),因为你事先看了,必然对你的重述工作有一定干扰与强制,特别是当你对这节课内容不怎么熟悉的时候,公开课的教案就会对你的影响更大,毕竟先入为主吧。

我想这个重述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自己专心去记录,凭借着自己的理解去记录。当然记录完毕,可以与公开课教案(或者教师参考用书)再一次做对比。

重述这个过程最好就是放空自己的状态中进行。也不要太在乎自己重述的好不好,听完一节课,先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永远比完美要来得重要。

听课随感对应第二张便签: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以往我总是在听课随感中加入过多的评论语言,或者一些细枝末节一般的思索。如果按照三张便签读书法来操作,可以在听课随想中激活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听一节《三角形面积的探索》,那么在听课随想中就可以加入一些自己曾经上这节课的经验,在一个特定片段中,我自己是怎么上的,这位老师是怎么上的,我们两位老师上这个片段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或者还可以加入,自己听其他老师上这些课的经历。

总而言之,要把自己上这节课的经历放进去,用我们的通俗术语来说,其实可以在听课随想中完成了一次同课异构。

那如果老师上的这些公开课你是没有上过的,怎么在听课随想中激发自我经验呢。那就扩大范围,把一节课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去考量,比如一位老师上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那我思考的范围可以扩散到数与代数领域,在整个数与代数领域去思考。

也就是说在激活自我经验这个方面上,我们自己要给自己创设一定的思考框架,可以是同一节课,也可以同一个领域,甚至是其他更为宽广的维度。

评估意见对应第三张便签:以后我怎么应用。

台湾著名舞台剧编剧、导演赖声川,他导演的作品《暗恋桃花源》风靡全国。关于创作,他说,你不要去想观众想看什么,你要做的是你能带观众去哪里,把他们带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地方,给他们看他们没有看过的东西。

我想对于一节公开课,也是同样的。

公开课也是一次创作,我理想中的公开课(当然一般课更是如此)不是重温,而是探索,带着孩子们到一个未知的领域去探索,给孩子们上课应该是充满未知的,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对于听公开课的老师来说,你要带着听课老师到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地方,让他们知道原来同样的内容还可以这样教。

所以在评估意见中,我应该要去发掘一节课的亮点(这些亮点可能就是我们的未知),要记录我不知道的东西,而不是对于自己非常清楚的东西再一次评价,这样毫无意义。我应该要去思考这些未知的东西,我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怎么应用。

从重述到激发,到最后的应用,最终的指向只能是更加具体的行动。

最后想说,无论是读书还是听课,如果你想要更加深入,你总有办法做到拆为己用。

相关文章

  • 再读此书,居然发现一种高效率听公开课方法

    01 作为老师,为什么要去经常听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别人的课堂中发现一种未知,这种未知通过自己思考与实践,...

  • 一次尴尬的迟到

    今天年级听公开课,我和同事小李居然迟到了。 昨天还想起今天要听公开课,今天居然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们俩七点半就坐到...

  • 高效学习法

    看完此书,理应回顾,本书采用整体性学习法,用了五个步骤及对各类信息处理的技术方法,各种学习手段记忆方法,高效率的特...

  • 知道小朋友的“幻想朋友”么?图画书《小白找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说心里话,初读此书,我居然没有看懂!再读一遍,还是没有!!但我家的小家伙看第一遍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本图画书,每天或...

  • 康奈尔笔记法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种高效率的记笔记方法,叫康奈尔笔记法,在听课,听演讲,甚至做读书笔记的时候都非常有用。 如果不采用...

  • 【推荐】|读《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 作者罗兰·米勒 《亲密关系》此书完成主要是通过听书的形式,听此书就会发现,它对情景的设定很具体,根据...

  • 痴心终了,深情尽废。— 致《围城》

    一周有余,拜读鍾书先生大作《围城》。尤记初中老师多次提及此书,奈何当时并无法看懂此书,再读此作,不觉感慨。开篇便...

  • 年轻人的优势

    如果不是被动分担家庭重担,不要急于用自己的体力去赚钱养家,因为这种方法成本高效率低。有两种方法可以提高效率。第一种...

  • 《失传的营养学远离疾病》读后感

    此书是疫情期,听营养公开课从主播那里得知这本书。买来一直搁在那里,直到这个周才拿出来读,易懂也很受益。 书...

  • 鱼苗2组 211 A03 | 实现小目标只需要简单的3步走

    想象大家都看过很多提高效率的文章,也知道了很多提高效率方法。 但是大家会发现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都适合自己,甚至实践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此书,居然发现一种高效率听公开课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vo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