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下一代潜移默化,根生蒂固的影响力,好,则是锦上添花; 否,则是恶性循环。
老爸在电话中提及我小哥家的大女儿,说她什么都要和妹妹争,认为父母偏心,总满足妹妹的要求,而忽略她的要求。我说,这很正常,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面,父母争爷爷偏心,姑姑偏心。从没有考虑自己付出过什么,只是争别人能给他们什么,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又怎能懂得去奉献,去为父母考虑??说白了,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问题。
往上辈看,我们兄妹三人都出生在农村,从小到大相处的并不很融洽。我排行老三,上面是两个哥哥。他俩打小就认为老爸偏心,重女轻男。记得很小的时候有次一起聊天,大哥说,没有你们两个,家里负担就不这么大了。二哥说,要是没有老三,就我们两个,会好很多。余下我,瞅着他俩,就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后来,大哥不好好读书,甚至有点儿混社会,爸妈早早的给他盖房娶媳妇,想着婚后能收敛一些,但并非如此,日子过得不成样子。二哥也没读多少书,婚期定好,正在筹备中,老妈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婚期照常,只是小哥成家便担着债务。小嫂心里不舒服,能理解。这债务本身是爸妈打算自己还的,谁曾想老妈突然离世。后来老爸跟着小哥家,把债务还一部分之后,带着余下的债务单独过日子。小哥能吃苦又肯干,没有债务后,几年光景就把日子给过得富裕起来。但大哥家还是比较艰难。
说说我自己,好耐读个中专,老妈去世那年刚好毕业,向同学借了500块钱,南下深圳打工,当时在校学的电脑专业,2000年电脑还没普及,找文员的工作相对容易,运气好,遇到老乡,应聘上一家服装公司的采购文员,工资不高,但包吃包住。我就努力存钱,第二年,也就是把老爸单过的那一年,我把他分家带出来的债一次性给还完了。总算是松口气,轻松了! 此时,我大哥家依然紧巴巴。
我一人在外,离开家后就再也没回过家过春节,每年时不时给老爸寄钱,算是让他的日子好过起来。至于两个哥家,我也确实未帮上什么,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在打工期间,家里没有电话,联系不方便,他们也没有给我打过电话。
理一理当时的情形,三个人无论谁艰难时刻,都没能相互帮扶一把,这是一个遗憾。这遗憾似乎也来自上一辈的影响。追溯到上辈,也就是我爸这一代,兄弟三人,大伯去世早,大婶未再婶,拉扯三个孩子成家,实属不易;我爸排行老二,成家后就分家出来,爷爷奶奶偏就没和小叔分家,说是为了帮大婶家。就这样撇下我家没管没顾,我爸妈两人扛起小家。在那个年代,钱都是从土地里来的,为了生活,起早贪黑在田地里忙,对待子女,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阶段。爷奶偏弱护小,没有平等对待子女,子女之间自然是无法和睦相处。
从小到大,我兄妹仨都没有享受过爷奶的隔辈爱,也没看到父辈们和睦相处的情形,亦无法悟出兄弟齐心,其力断金的道理。所以,我们兄妹三人是各顾各。到我们下一代即我哥的孩子们,我堂哥家的孩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追根究底是原生家庭,也就是父母的教育观念出现了问题。父母应该平等对待子女,引导子女和睦相处,互扶互扶,让子女们从小耳濡目染,进而产生家族凝聚力,而不是一盘散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