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延迟模仿》(《心理发展学》第六章)
摘录:
1、 延迟模仿:模仿过去某个时间点看到的行为的能力。
2、 皮亚杰认为,年龄稍大的婴儿能够进行延迟模仿。因为他们现在能够根据榜样的行为建构心理符号或者表象,这些符号和表象被储存在记忆中,日后在提取出来以指导儿童再现榜样的行为。
思考:
孩子的模仿是先天性的,甚至可以说我们一生都在进行着模仿。在我们教育里面模仿就是最初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学前的教育就是通过不断的模仿去掌握一定的技能。而在这些模仿里不同于婴幼儿时期的模仿,主要是模仿的时效性不一致。学前教育的模仿通常为成为终身的动作行为。
按照皮亚杰的理解的延迟模仿理论:年龄稍大的婴儿能够进行延迟模仿。因为他们现在能够根据榜样的行为建构心理符号或者表象,这些符号和表象被储存在记忆中。我们便不难发现身边的这些现象,我家老二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喜欢模仿姐姐的一些行为,而且都是延迟性的而且这些动作似乎对于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没有什么影响。我记得在瑶瑶(我家小娃)一岁多时,喜欢无缘无故的发出哭声,而且是没有眼泪的。只是以一种哭腔的形式在那里哼哼唧唧,不过这种状态转瞬即逝。这种现象就是在模仿姐姐平日里哭的状态。除此之外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喜欢模仿大人做的事,由于平日里我都有阅读的习惯。到了炎热的夏季我就喜欢在门口躺在椅子上看书。旁边放一个水瓶和茶杯,每当我倒茶水的时候,瑶瑶就在那里偷偷的看。当我第二次坐在那里看书的时候,她就会跑过来要帮我倒茶水。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还是能够独立完成(只需要帮着提一下水瓶),至于拧紧盖子就不行了。大家应该都在小孩幼儿时期发现过,有那么一段时间,孩子特别喜欢玩一些瓶盖,而且还不允许大人去帮他。非要自己独立完成,这些动作都应该是在模仿榜样的行为。
我家老大曾今也出现过这种情况,那时候大一点了非要自己扣衣服的扣子,可能对于他来讲没有什么对应的思维吧,她只知道把口子塞在另一边的口子中,可就是这个简单的动作学了好久。做不好就在那里大,。还不允许你去帮她,一定要自己弄好才肯罢休。
我想这些现象都应该属于延迟模仿,而且都符合皮亚杰对延迟模仿的理解。但是这些行为到了学前期就会消失,当他们真正的掌握之后反而不想去做了。这时候就会进入第二种模仿期,模仿家里大人的一些行为和动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