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作者: 蓝色梦幻7 | 来源:发表于2020-08-15 08:22 被阅读0次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他母亲怀孕了14个月才生下他,到了5岁还不会说话,王阳明11岁的时候,不仅出口成诗,而且诗意高远,内涵哲理。13岁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17岁结婚,在岳父家从早到晚练习书法,如此好久才通得了书法,21岁考中举人,28岁考中进士,29岁为刑部主事,正德元年,收到大太监刘瑾的残害,被打的断了气,并被贬到贵州龙场驿,王阳明住在洞里头,以草为被褥,现在当地人把它叫做阳明洞,王阳明把中原的儒家文明和教育带到了这个偏僻的苗民的地方,教百姓盖房子翻土耕种,经过日夜苦思冥想,王阳明终于顿悟,于是世间就有了阳明学。王阳明后来以极小的代价,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反叛和江西以及广西的匪患。王阳明的学说最经典的就是探索万物的规律,要透过表面用心的思考,第二是知行合一,其中他特别强调行,王阳明的弟子众多,世称姚江学派,王阳明这一生受到的苦大大多于他尝到的甜,但王阳明在临终的时候说的最后的一句话竟然是此心光明,就王阳明个人而言,达到了左传里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境界。王阳明死后他弟子给他题的挽联: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心学第一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我的心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有善有恶意之动(我的心与世界接触便有了善和恶),知善知恶是良知(我用良知去判别世上的善恶),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致知做善不做恶)

    致良知:不断去除自己的私欲,摆脱小我的思想囚牢,提升心性,扩展格局,提升能量,建立积极远大的人生理想。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心学最高境界永远让自己的心一尘不染,保持光明。

    心外无物:你意识不到,它就不存在。“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它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但是不存在你的世界里,对于个人来说,意识不到就是不存在。即佛家所讲一念一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

    王阳明处事哲学:

    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独处时,静静分析对所发生事情的看法有所感悟,遇到事情的时候,付诸实践,得到锻炼。

    2.山贼易破,心贼难除。欲成大事,先破心贼。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

    3.事业和人生陷入困境不外乎三个原因:1.不明事,无法发现事情背后的真相;2.不明人,不明白人言行背后的动机,3.不明己,陷入各种情绪和欲望轮回。

    4.王阳明的四颗心:恻隐之心,恭敬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每个人的心都是善良的,但头脑里只有一个东西叫得失。

    5.自律的人不断改变自己,坚持的人不断改变人生。

    6.寻理是善,动气就是恶。这些内心的活动(不平和)才是真正决定你境遇的因素。人和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天资之外,重要的就是心力。圣贤之至的人就是点亮了一盏心灯,有了不断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有了不被外物奴役的格局和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dg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