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看过刘同的书之前,我也同样没有看过他写书改编成的剧,有《谁的青春不迷茫》,《我在未来等你》。
那这样,我是不是可以更纯粹地评价他了?
与其说是评价,我更愿意称之为对他的感受。
我一向主张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读他的书。
我上一个很想了解的人是三毛,我也是这么干的,还会继续这样干下去。
刘同,也不例外。
我翻开刘同的第一本书就是《一个人就一个人》。
单看这个书名,我就隐约嗅到刘同应该是一个很有自我、很自信的人。
果不其然,事实也真是如此。
01
《一个人就一个人》就是刘同38岁前的人生感悟合集:
奋斗的历程,囊括爱情,友情,亲情,还有一系列的经验分享。
读完之后,我觉得还是很受益的,特别是我还没有迈进三十岁大门。
刘同的经历也让我更增加了一个确信:
所有风光的背后无一不是咬着牙的坚持。
真的没有谁的成功是随随便便而来。
读着读着,也更让我坚定了要为自己的追求付诸行动的决心。
02
关于职业危机,我很喜欢刘同在书里面说的:
从危机里找到转机的人生,就是积极的人生。
我印象很深刻,刘同在跟他爸爸说起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个危机时,他爸爸给予他的共情安慰。
原来,有时候,对于家人也需要报忧,不然到头来,对家人才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那时候,他差点就丢掉了自己的饭碗,丢掉了自己的梦想。
他还这么自己扛着。
我想他爸爸除了心疼还是心疼。
不过值得骄傲的是他儿子能够涅槃重生,并且更上一层楼。
那一段时间应该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
但俗话说:
当到达了人生的最低谷,以后的每一步就都是向上。
刘同的人生如是。
刘同经过这次危机,也迎来了他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刘同给我一个很大的感受是:敢想敢干。
这让我想起稻盛和夫的活法: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行动。
这也是我最欣赏以及最想要学习的特质。
03
关于友情,我很喜欢书中的两句话:
朋友就是用来绝交的。
好的友情就像爱情,关键是你有耐心吗?
这两个观点,我深表认同。
说真的,人这一生拥有一两个知己,足矣。
真正的朋友是真的可以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悲痛。
把你当真朋友的人,你可以在他面前没大没小。
也有人说再好的朋友也需要有边界感。
我认为这在某种层面上是正确的。
但我认为这句话说的是:
对于朋友你不能取之无度,而没有付出。
正如那句话说的:
任何关系都是双向奔赴的。
再者是朋友都是用来绝交的。
指的是在真正的朋友面前,你可以更真实地做着你自己。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可以跟一个交心的朋友说出你想说的话,然后你还不急于他的回复。
你知道,你的话他一定会看见,他也一定会回复。
哪怕你前一刻置气地说要跟她绝交,下一刻又能像没事人一样冰释前嫌。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友谊。
04
关于爱情,我很触动于小琴和Lucas的故事。
小琴和Lucas是在社交软件上认识的。
关于他们俩的关系,该如何定义为好呢?
起初,我觉得他们类似于知音,但又胜比知音。
其实看他们俩的相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男女之间真的有纯友谊吗?
我相信作者刘同在叙述这段故事的时候,也有在思考这个问题。
一个高明的作者是懂得放风筝的。
对于小琴和Lucas这段关系,刘同没有一句定义,却步步引导着读者自行思考。
我喜欢这样的作家,我喜欢刘同。
后来,相比友谊之上,恋爱未满,我更想用灵魂的碰撞来形容小琴和Lucas的关系。
刘同在讲述这段关系的时候,单独起的章节命名是:
从不后悔遇见你。
我想不管小琴和Lucas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他们都从不后悔遇见彼此。
这是必然的。
05
对于人生经验这一块,作者的很多观点我深表认同,也获益匪浅。
要养成记录的习惯。
这样既记得住每一年,又看得到改变,就不会害怕年纪变大。
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但也证明了你对生活的积极。
俗话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正是如此。
世界上哪有幸福的人,不过是想得开的人罢了。
同样一杯水在不同人的手里,就会被赋予不同的定义。
真正的强大应该是,不管你被分到哪一杯水,哪一种剧本,哪一副牌,你都要乐观对待,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放弃,都会有转机。
我喜欢刘同,喜欢他充满温度,真诚、接地气的文字。
很喜欢他在后记里面说过的一句话:
也许今天你是一个人,希望下次见面你已经是两个人,但还能保持一个人。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