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发现我特别讨厌这个词,就像我过得狼狈的时候,它还刻意提醒我,我现在的生活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六年前我看过《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刘同写的,由此我也羡慕他混得还不错。那个时候的状态,像个被社会的残酷拧掉了脑袋的苍蝇,没有方向,没有扎根的地方,甚至连个迫降的平地都没有。
每个人都在迷茫,六年前的我是这样,六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只不过从全程迷茫,到现在的间歇性迷茫。总的来说,这是个好事儿。
貌似,迷茫跟青春没有太大关系。
这几年,讲过了太多的课,也在几次演讲中讲过关于“迷茫”的话题,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很多人离开了学生完全不知道干什么,这似乎是最基础的迷茫。
每个年龄段迷茫的层面不同,成绩、方向、工作、爱情、家庭……“迷茫”这个词像个怪兽,并不会因为你年纪轻轻就多么青睐你,而是不管你什么年龄层次,都能找到迷茫的影子。
有人说,人的迷茫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很多人都习惯期待,把未来有一部分要走的路寄托于幻想,一旦过程偏离了幻想,就无所适从,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那么多人都喜欢听成功者的故事。
2
迷茫不同于焦虑,这个我深有体会。
单纯来讲,迷茫是指不知道路该怎么走,十字路口,每条路貌似都不对。
而焦虑,更多的是过程,心绪不定,做任何事都会害怕,也会打不精神,靠着强迫自己去支撑。
我不害怕迷茫,我一直在对抗焦虑。而其中大部分的焦虑都是别人“贩卖”来的。就好比,很多事情,一对比,心里就会失衡。
回想起那段被自己称之为“迷茫”的日子,大抵是阅历不够、读书不多,总觉得这个东西会一直跟着自己,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沙漠里迷了路。
后来,随着我去了全国将近60多个城市,阅读了不同的书籍后,迷茫不见了,只是少见于某些选择上,更多的是焦虑。可能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不够强大,总会在处理很多问题上患得患失。
演讲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我现在很迷茫怎么办?
很多人都会用那本书名来安慰自己: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是正常的。然后继续不做任何改变,继续追剧,逃课,购物,没有爱好,混着日子……
一个人真正迷茫起来还是挺可怕的,会破罐子破摔,会影响后面要走的路,会心情低落,也会封闭自己令人抑郁。
现在的教育中,貌似没有教学生怎么去不迷茫,以为铺天盖地的理论可以让他们懂得怎样选择脚下的路,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并没有关注这点,反而从“不知道什么是迷茫”到了“越来越迷茫”,可能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像是监督我们改变的一种有效手段。
3
网上很多建议会说,如果迷茫了,要多读书,学会独处,说得有点虚,也好像只说对了一点点,很多人根本读不下去书,也不适合一个人待着,在独处中更加迷茫和否定自己。
还是说点建议吧,感觉到迷茫了该怎么办:
找一两件值得期待的事情,至少先让自己心理上有个小盼头,譬如一次聚会,譬如见到自己想见的人,譬如计划着待会儿去看一场喜欢的电影;
多出去走走,坐车也好,步行也罢,到人多的地方去,观看一下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你会想到,很多人其实也过得不怎么如意,只是善于把迷茫和不开心隐藏起来;
多结交朋友,最好是随时陪伴、无话不说的那种;
写一个短期的规划,不用写的很细,就像写flag一样,大致罗列一下你今年想做的事,写着写着,会发现其实要多的事情挺多的,也挺有趣的;
培养多个兴趣爱好,下象棋,看书,打篮球,写作,健身……都可以,并且找一个长期坚持下去;
不要给自己设限,也不要总是把问题想在前面,其实花一点时间去“试错”有时也是一件好事,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合不合适,才能在逐渐成长;
尽量做一份业务或者销售方面的工作,依托公司的“老带新”制度,找着机会锻炼自己,慢慢突破,让自己乐观和外向起来;
可以适当的放空自己,追一部电视剧,找个景点去拍拍照,逛逛超市,唱唱歌,撸个串,喝一点小酒;
网络游戏这种东西,尽量戒了。
很多人的目标就是赚钱,信仰也是钞票。也没什么不对的,总好过无所追求和得过且过,纵使一生都奋斗在“如何赚钱”的道路上,但至少,很多事情带动了你去尝试,并且努力了。
你永远要相信一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而迷茫恰恰是你做选择最为致命的阻碍。
虽然是众多坏情绪中最容易“对症下药”的一个,随着阅历的提升会慢慢清楚自己的方向,但要是调整不好,可能这辈子都在迷茫中碌碌无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