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马克思原理概论课上,书上的课后习题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差异很大甚至对立呢?"。
在我的非专业课上遇到这样一个专业问题让我很头疼。一来我不是专业人员,掌握的知识有限不知道从哪儿切入,二来我怕说错了,误导了读者,所以请读者同志们有选择辨别挑选。
我觉得这个问题当中上半句话和下半句话没有因果关系,甚至还出现了矛盾,既然这样问了,我们先撇开这个错误,对社会意识和个人差异性进行分析。
在个人看来,社会意识是一个社会里面所有人观念的并集,这其中包含着未矫正的错误的观念,所以社会意识并不是一个完善的东西。我甚至还觉得社会意识一个毒瘤,它会侵蚀没有分辨能力和自律意识 的人。社会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社会意识由所有人观念的交集构成,但我们目前的生产体制没有发达到让每个人的物质丰裕,以至于能摆脱私心的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Herbert Gans曾经研究比较了波士顿工薪阶级和精英阶级的文化差异。他发现工薪阶级的一个特点是只相信自己亲友,而非常不相信外部世界,甚至可能对陌生世界有一种自发的敌意。他把这些人称为"都市村民"——住在都市里,却仍然是农村思维。
对比之下,中产阶级和精英人士这类人,没有那么强烈的亲缘意识,他们很容易跟陌生人合作,而且非常信任办事规则。
对比今日的中国,这个现象不是很明显吗?小城镇里人们特别讲亲属和熟人关系,没有关系寸步难行。连生活早发达国家里的人也不都是现代化思维,那么个体差异性这个事实只能作为事实,而不能作为"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的结果。生活在同一时代不能作为条件去解释个体差异性。因为事实不能解释事实。
天下雨,天上一定有云,这是现象的规律。但雨的出现不能解释晕的存在。小麦在泥土里生长,这是规律,但泥土不能解释小麦,这是五常老爷子说过的。"生活在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观念、思想却很大甚至对立",这是现象,这是规律。但同一时代条件不能解释行为的千差万别。事实的规律只可以让我们知其然,但却不能让我们耗知其所以然。如果按照这个问题的逻辑,既然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我们的环境,所接受的事物相同,那么我们就必须地表现出思想,行为上的一致咯,这显然是荒唐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设计上不合理。
对于造成个体差异性的原因有很多,也有许多专家专门从事这个领域。我觉得笑来老师讲的非常好——主要原因是脑子里面的"操作系统"。
有的人的系统是windows 10,有的是windows 7,有的人是windows XP,甚至有的人是2000,不同的操作系统带给人不同的操作体验,也带给人不同的效率,不同的生活和认识。
心智水平低下的人拒绝改变,拒绝放弃"舒服"的生活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与旅行不同,成天说着喜欢旅行的人不一定是从内心里喜欢去见识"新鲜"的生活,而是希望暂时逃避现在的生活,抱着这样想法的人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拒绝改变自己。说得再直白一些事拒绝进步,拒绝升级。我们习惯于现在的思维模式,习惯自己的一成不变。因为懒惰,在学习和娱乐之间,你放弃了升级,你知道学习是一个投入了时间却不一定有收获的投资。所以你放弃了,去追寻收获甚小但时间成本不菲的娱乐
人们的思想五花八门,行为却大同小异。因为你的思想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深,指导你行为的大脑只能在真理的海洋上漂浮。
不管你是相信个体差异性还是怀疑个体差异性,互联网的大量的学习资源就在那儿,拿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