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道之悟(随笔)

作者: 舒诗0561 | 来源:发表于2022-03-20 15:53 被阅读0次

        禅,是佛家修行之道,也是世人修身所追求之真境界。

      如是,禅,非佛家“专利”,众生皆可参禅求道。

      什么是禅?如何能悟得禅道?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给出了答案:道法自然。

      参禅悟道不必刻意为之,更不在乎外在的表现形式。 僧人坐禅,疑似是一门功课,但若是刻意为之,屁股坐烂了怕也是参不透禅道的;有人注重表现形式,非要装扮出入禅得道的样子不可,殊不知,他之所为已经与禅背道而驰了。

      禅,意在“心念不起、光明洁净”,道,既是“阴阳化合、道之所存”。禅、道,名虽为二其本为一。参禅悟道,贵在顺乎自然、融于自然之中。

      禅,需有三心:平常心、自由心、慈悲心。

      平常心:即,以平常心态为人处世,循自然之势应对万物。人有穷富之别,但无贵贱之分。属我之有,我尽可安享;非我之有,不生非分之想。即使你位高权重,但在人格上我绝不比你差一分一毫。不攀比、不献媚、不争强、不猥琐,用心做好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心地坦然,快乐生活每一天。不与人争强斗狠,处事遵循自然规律,这是参禅悟道的必有心态。

        自由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且又不可自傲,这是内心的自我解放。人生在世,有诸多的诱惑:金钱、官位、名利……也有诸多的挫折:工作不顺、感情受挫、资产损失……如何面对这些诱惑和挫折,是考量一个人修行、品位的试金石。虽然世间名利客也是逢佛就拜,口念“南无”,装模作样地奢谈禅道,但是,唯有那些能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敢于“舍得”,内心能“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有资格说禅悟道的。

      慈悲心:佛家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意思是要弃除恶念,一心向善,普度众生。愚以为,这不仅仅是佛家的信条,也应当是世人应当恪守的行为准则。现实中,有“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者,也有“舍全身利他人”而勇为者,这是两个极端,姑且不论。且说最能让我们体验的禅道,就依存于我们生活的全部。它源自于我们心灵的净化,表现在我们自然释放出的悯怜之情,为善之举。一个热心助人、乐于施舍,积德行善的人,他的每一善举都蕴含着参禅之道。

      禅之三心,说来不难,行之不易,更缺之不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要在社会的染缸里漂洗,其生命之初的“原始之善”(注:无恶)便被磨灭了,于是人有了善恶之念。拿破仑说,推动人前行的有两个轮子一一利益、恐惧。在这两个轮子的作用下,人便有了贪婪、自私、凶狠、献媚、卑鄙、猥琐等等恶习杂念,这与禅之“心念不起、光明洁净”有着云泥之别。故,欲参禅必需先修身,不然,则难以悟道。

      修身养性是一个刻意铸炼心智的过程,这种“刻意”是通向“自然”的桥梁,一旦修成“正果”,我们便有了禅的平常心、自由心、慈悲心,于是,也就心态安然、处事坦然、为善自然了。这种内心无杂念,身心自由飞翔,善行无辙迹的境界,不正是禅之真谛吗?

      禅是一个美的境界,是理想的王国。也许,吾不能至,然,吾心向往之。

                 

相关文章

  • 禅悟

    禅道 看尽飞云渡,悟参济世禅。 诸事无常态。聚散皆是缘。

  • 禅道浅悟

    在写下这些内容的时候,你是我的朋友、前辈也好,老师、领路人也好,爱人、知己也好。我只是想把一直以来我的内心摊开给你...

  • 五绝·茶禅

    独坐闲情逸, 香茶细品尝。 静心禅道悟, 岁月闪金光。 (新韵)

  • 无艺之艺—丝绒月亮之我读我看

    无艺之艺(1) --我读我看之巜学箭悟禅录...

  • 由禅与生活到画说开去

    道百年 禅是什么? 禅即生活,禅修之道,全在悟,吃穿住行,皆是修行。吃不好,住不好,行不好,睡不好,也...

  • 得失之间悟禅道

    我一直费解,为什么手机会无缘无故的掉到马桶里,我又会无缘无故的用吹风机自动吹,直到手机烧坏屏,虽然我不急于找到答案...

  • 佛子禅心

    金佛鸿运共长生,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玉本道,道根于禅,禅亦植于静、定、空、悟、真、慧、素、净、...

  • 禅之我悟

    禅之我悟 ——纪念林清玄先生 听闻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去...

  • 笑熬浆糊

    煮酒论书剑 品茗悟禅道 莫问何归处 笑傲江湖路

  • 己亥年.夏.中原游感

    创业时难守亦难, 游学中原把酒谈。 乔家大院学商道, 少林山水悟佛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道之悟(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lt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