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秋节,节日气氛是越来越淡了!
感觉所有的节日都属于儿童时代,孩子们最盼过节。在物资匮乏的70年代,节日代表的是疯吃疯玩。
中秋节的记忆那时候的我们,没有包产到户的自留地,吃蔬菜都是听大喇叭里通知,然后去大队里按人头领。
一年中最盼望的有两个节日,一个是过年一个就是中秋了。
回想起来,70后的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没有50年代的百废待兴、生活清苦,也没有60年代的三年困难的饥饿时期,70年代人民的生活日渐好转,虽然物资依然匮乏,但是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小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一头猪养一只羊,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可以吃到肉。
那个时候的我们上学没有任何压力,作业不多,下学之后几分钟就可以写完。记忆中最快乐的娱乐,就是下学之后给猪羊挖野菜割绿草。
中秋节的记忆常常是下学时眼看着太阳已经下去一半,老师的一句“下课吧!”声音刚落,我就飞奔回家,把书包一扔,背起箩筐就向田野中飞跑,快乐的心像要飞出胸口。
我干活时很好强的,总是比一起的伙伴挖的多。我先观察好哪里的野菜和稗子草多,然后就猫腰蹲下去,手搂镰刀割,非常利落。
常常等到太阳落山天麻黑前,我的箩筐里就满满的了。其实一筐猪草挺重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瘦小的我会有那么大的力气。可能想到八月十五可以吃到肉就浑身有力吧。
中秋节的记忆我见过杀猪,一年会见两回。一回是中秋,另一回就是过年了。
可能是因为我属猪的缘故,或者是因为从猪仔时就喂养它长大,虽然天天盼吃肉但是等到要杀自己喂大的猪时,我就会嚎啕大哭,不让大人们杀猪。
那时候谁家杀猪时会请村里的杀猪人到家来,在我家院里没有杀过猪,妈妈和我一样不能眼看着自家的猪被杀,一般都会整猪卖了。
三舅家就在我们房后面,我在他家见过杀猪,当然也是眼含泪水。
中秋节的记忆杀猪时,要几个男人先把猪捉住,把它按到一尺多高的大方桌上。猪也会感觉到是要杀它,它会拼命地挣扎,四个有力气的男人才能够勉强按住它,然后用绳子把猪的前后腿绑上。
这个过程猪都会声嘶力竭地嗷叫,“嗷嗷——嗷嗷——嗷”地用它所有的力气在叫,那种叫声会弥漫到方圆几十米,听得我揪心,泪水随着它的叫声不停滴落。
中秋节的记忆但是还是会好奇地看完全过程。其他人继续按住猪的前后腿,只见杀猪人一脚用力踩在猪的身上,一手拽住猪的耳朵,另一只手握着一尺长的杀猪刀在猪的脖子部位快速地割一刀,血就会汩汩地流到桌子下端的大盆子里,随着血不断地流下来,猪的嗷叫也渐渐地弱下来,身体也不再挣扎,直到没有任何抵抗。
看过一次以后,我就再也不敢看了。看着一个生命的结束是最残忍的事情。
等屠夫用热水褪毛,把一个猪分解成两片挂在高高的木杆上时,大队的喇叭就会广播谁家杀猪了,想买肉的快去。
那时候的肉好像是一块一二,很快就会卖光,通常主人家只会剩下一二斤肉和猪头内脏,把煮过肉的卤汤放在瓦罐里放在阴凉处保存,吃面时浇上一点,吃起来特别香,能吃很长一段时间。
卖猪肉羊肉的钱每家都攒起来,用来盖房起屋、日常开销、还有给儿女嫁娶做准备。所以家家养猪养羊,还是只能在过节吃一点肉。
喜欢过中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和母亲一起打月饼。
中秋节的记忆为什么叫“打月饼”呢?
古人制作月饼时,是将月饼陷包上皮,然后放进木制的模具中定型。因为月饼和模具粘得很紧,所以要敲打模具使月饼掉出来。于是便有了“打月饼”一说。
中秋节的记忆我们山西的月饼有很多种类,而我们交城县的月饼是红糖芝麻无馅的空心月饼,也叫笨月饼。
小时候喜欢和母亲打月饼是因为感觉好玩,从和面到最后烤干月饼是一个漫长有趣的过程。
首先是备料。每家都按家庭成员的人数多少决定打几斤面的月饼,一般是一斤面可以打10个笨月饼。
先说月饼馅。
中秋节的记忆 中秋节的记忆把买好的红糖用小擀面杖擀碎,加少量的擀碎的饼干末,加熟芝麻,加炒熟的葵花仁或熟的擀碎的核桃仁,喜欢玫瑰的可以加玫瑰酱和青红丝(把西瓜皮洗净切丝,用白糖和用粮食做的玫红的颜料拌匀腌干)。再加一点植物油,然后把所有材料拌匀即成月饼馅。
然后是和面用的菜籽油。
油要用好质量的菜籽油,用菜籽油是因为用它和的面颜色发黄,看起来好看。按一斤面3两油的比例准备好适量的油,要事先把适量的菜籽油上锅烧热,然后晾凉备用。
还要烧一锅用新摘的花椒煮好的花椒水,一般都是在前一天晚上把热油和花椒水备好,还要准备一两瓶啤酒。
中秋节的记忆最后,所有东西准备好后,拿一个大的盆,把白面粉倒进去,然后用准备好的菜籽油、啤酒、花椒水和面。和好面后放盆里醒一两个小时。
一般打月饼时,会叫上一两个会捏月饼的邻居亲朋,大家边干活边说笑,感觉枯燥的劳动也生动活泼起来。
中秋节的记忆打月饼的大人们各自分工,擀面剂子的、包馅儿的、摁月饼模子磕月饼的,还有一个重要岗位就是看火侯的。
以前打月饼是在石砌的灶火上,一手高的开口的大火圈,大火圈上放着铁鏊子,上面抹油放上磕好图案的月饼。
灶火鏊子上初步烤干的月饼能够立起来时,用筷子一个个夹月饼,立在鏊子下内火圈的里侧,烤干一面后里外换一下继续烤。
中秋节的记忆烤到月饼两面都黄橙橙的变干,就可以夹出来了。这样用灶火烤出来的月饼特别好吃,薄、酥、甜、脆,能放三个月的时间不变质变味。
打月饼时,孩子们最喜欢凑热闹,因为孩子们喜欢动物样子的月饼。动物样子的月饼模有猴子、老虎、狗狗、小兔子、鱼等,女孩子喜欢的还有花篮、宝葫芦等,男孩子喜欢的还有手枪。
中秋节的记忆我们女孩子,喜欢脖子上用红线绳挂着花篮图案的月饼,男孩子喜欢拿着手枪形状的月饼,一起打闹玩乐。那种把月饼当玩具的快乐,现在回忆起来都不由地想要开心地笑。
月饼都是在八月十五前打的。70年代的我们没有现在琳琅满目的零食,下学饿了也没有什么可以吃的,所以最盼打月饼。
中秋节的记忆 中秋节的记忆有了月饼很长一段时间就有了零食吃。月饼会在八月十五的晚上按人数每人分几个,还有一些水果,各自拿好当宝贝似的保存好。
一般母亲都会剩一些月饼,把月饼放在陶瓷的坛子里保存。家里十五晚上供奉神仙后的那些水果,会放在一个小篓子里,通常大人们会把篓子吊在房梁上。孩子们吃完自己的以后,常常仰着脖子看着篓子垂涎欲滴。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时代,只要是食物,孩子们都喜欢吃,很少有挑食的孩子。
现在,因为怕烧炭火污染环境,我们县城连农村都不用碳火,都改用省事方便的电磁灶和液化气灶。打月饼也都用烤箱,但是烤箱烤出来的月饼不如碳火烤出来的味道好。
而且,现在八月十五的月饼只剩下一种圆月饼,动物模具的月饼基本绝迹了,以后可能连这种手工月饼也会被逐渐淘汰。
现在的物资这么丰富,基本上都是想吃什么能有什么。小孩子的零食品种丰富,挑都挑不过来,谁还会去吃那些不起眼的笨月饼呢?
现在的我们,平时如果不想做饭,一家人会一起去饭店点餐。过中秋节也大都在饭店预定套餐,既省事又能有很多时间聊天,所以现在感觉节日都变淡了。
中秋节的记忆所有的节日其实代表的都是我们与亲人的记忆,代表着某种时光,让我们想起节日背后最思念的亲人和过去的岁月,温暖的、快乐的、美好的无法复制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