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中秋节
文/苏忠学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等。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期,是汉民族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传统节日,即使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期间中秋节也是人们重要的节日之一。2008年起中秋节更是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的法定节日,这一流传近一千四百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被当代的中国人发扬光大,也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中秋节前,走进城镇乡村的大小超市,各个商家为百姓备下中秋节的各种食品琳琅满目,传统月饼与现代月饼花样繁多,蔬菜、水果、肉类应有尽有,满足了百姓过节的需要,人们能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享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看到今天人们过中秋节的幸福和喜悦,我就想起了四十多年前的六七十年代人们过中秋节时的情形,感觉那时人们的过节和现代的人们比起来有点凄凉。
中秋节吃月饼对于大人小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但想起那时人们吃月饼和现在的人们比起来不免有点心酸。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于粮食短缺,全国人的口粮都是定量供给,就拿月饼这一节日食品也要算在人们的口粮之内,每人口粮的总数不能超标。城镇户口买月饼要用粮票限量购买,农村人买月饼需要拿上玉米到指定的供销社限量购买。我还清楚地记着,供销社供应月饼,两口人以下的家庭只能买到一个月饼,三至四口的家庭能买到两个月饼,以此类推。也就是过一个中秋节一个人只能买到半个月饼。中秋节前夕供销社备下了附近村民所需月饼的数量,身居农村的众多家庭从家中拿上玉米来到附近的供销社购买仅有的几个月饼。曾记得中秋节供应的月饼开始了,我父亲从家里拿上经过筛选好的玉米走到距我村一公里多的供销社买来三个月饼,因为我家当时有六口人,按标准只能买到三个。回来之后要放起来,等到中秋节那天敬了神仙,望月结束后才能吃到很小的一小块月饼。所以在当时即便你有钱,想多买点也是买不到的。当时由于还处于十年“文革”中,月饼不叫月饼,在我的记忆中月饼上都清晰地显示着“国庆饼”的字样。这是由于国庆节和中秋节基本相连,所以具有传统美食的月饼名称也赋予了政治色彩。月饼的短缺也产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发生。前几年我在听广播时偶然听到了一个和月饼有关的故事:也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有一对年青夫妻同在一个工厂上班,小俩口感情很好,互敬互爱,引来厂里众多人羡慕的目光。可是就在一年中秋节的前夕,按当时供应月饼的标准,小夫妻俩人只能买到一个月饼。月饼的供应开始了,一天下午下班后男人买回了他们夫妇两人共有的一个月饼,男人想等媳妇回来后两个人一同分享月饼的美味。但是男人把晚饭做好吃过后好久也不见妻子回家,又等了一会儿妻子还是没有回来。男人等不及了,于是就用菜刀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块,自己吃了一半,另一半给妻子留着。他吃过后,感觉月饼的美味是在太诱人了,食欲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就从属于妻子的那一半掰下了一小块吃了,吃下后还是不甘心,觉得还想吃,接着就又掰下了一块又吃了,妻子的半块月饼经他掰吃两次后所剩无几。这时男人看到月饼只剩那么一小块了,妻子回来后这么很小的一块也不值得吃了,于是他把属于夫妇两个人共有的一个月饼全吃光了。不大一会儿功夫妻子高高兴兴地回家来了,进门就问:“今天下午你把月饼拿回来了?”丈夫“哼”了一声,妻子说:“在哪呢?我们不用等到十五了,现在就把它吃了吧!”此时作为妻子的丈夫心里很是自责内疚,总感到对不起相濡以沫陪伴自己的妻子,好长时间也没有答复妻子的问题,忧郁了半天才把自己吃月饼的过程给妻子断断续续地说了一遍。妻子听后一句话也没说,眼泪还是控制不注地流了下来。此时妻子的心里在想,一年就只有这么一次吃月饼的机会,你也不给我少剩一点你一个人就吃光了,感到这气没法去生,别人听到了感觉不是脸面,一句话也没说就睡下了。在随后的日子里,丈夫给妻子说话,妻子总是三言两语就呛了回去,久而久之夫妻俩人的矛盾就越来越深,最后两个人多年建立起来的夫妻感情和婚姻生活彻底走到了终点。这件事放在今天的角度去看过去的事感到很可笑,但是当时月饼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企盼的稀有食品。
在我们这里几十年前人们过中秋节最主要的就是吃两顿好饭,晚饭是一年中较为丰盛的一顿,主要有油馍,熬点稀汤,如果家里养鸡的会打点鸡蛋放进去。在那个年代我母亲养了好多只母鸡,产下的鸡蛋自己舍不得吃,绝大多数都卖给了供销社换一点零用钱,只有逢年过节了家人才能吃上些。我母亲烙油馍的技术很好,做出来的油馍酥软芳香,我们兄弟姊妹几人都喜欢母亲做出的油馍。因为要望月,所以烙油馍是各家各户少不了的。对于处于成长中孩子们来说,吃油馍是最为盼望的一顿美餐。经过我母亲的辛苦劳作,一顿香漂四溢,全家人都非常喜欢的中秋节晚餐盛在了我们面前。当我们吃着母亲做的油馍和菜荡时,感到母亲做的饭菜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那酥软芳香的油馍和那可口的菜荡满足了全家人食欲,心里想着每天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该多好啊!
晚饭过后最主要的仪式有敬神仙、望月。当村子里最后一道炊烟弥漫在夜色的天空,一轮明月从村庄对面山岭上的树叉间缓缓升起时,村庄像一枚果仁被银色的月光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月亮像一匹白色的骏马,在群山的掌纹间驰骋。月光射向大地,梳理着村庄的每一座房屋,每一个褶皱,以及村庄的日常。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祭拜有亮的仪式就要开始了。我们家里祭拜月亮找来一人凳子,把案板放在凳子上,然后依次把油馍、月饼放在案板上,找来香炉,把香点燃,香的烟气在微风的吹吹拂下缓缓上升。然后把烧纸点燃,短暂的亮光把院子照的通红,然后跟着母亲磕头,作揖,母亲嘴里念叨着我们总也听不清的咒语,我想意思可能是保佑我们全家大人和我们弟兄姊妹几个平平安安吧!
对月亮的祭拜结束了,我们终于可以吃到盼望已久的月饼了。当晚我们几个人只能吃分吃一个,要放起一个来给我姥姥留着,在当时这也算是作为女儿对母亲的孝敬。母亲用菜刀把月饼分成几小块,我们每人拿一块,谁也不能多拿。拿到月饼放在手中,用手指掰下一小块塞在嘴里,慢慢地品尝着月饼带给我们的香甜,那种感觉香在嘴里,喜在心里,那种感觉是等上一年才能遇上一次的感觉,我们特别地珍惜。一小块一小块把它放在嘴里,慢慢地把它品尝完,月饼吃完了,一年一次的中秋节也就算过完了,下次中秋节还要等到一年以后。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不在为食品发愁。不在为穿衣发愁,也不会再有因为一个月饼而离婚的事情发生,也不会几个人用刀来分吃一个月饼的现象出现。这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标志,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2019年9月写于家乡松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