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晓得,烦恼是一种魔,生死是一种魔,欲望又是一种魔。若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无一不是魔境。纵使一个人爱好美的境界,爱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执着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网非常不容易。
跳出了生死之魔、烦恼之魔,也跳出了欲望之魔,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一般凡夫之所以不得解脱,因为始终在生死魔、烦恼魔、欲望魔的罥网中。纵使去信宗教,不管任何的宗教;纵使去修道,不论任何的道,终究都属于外道,不能解脱一切外道缠缚。
外道、内道的差别何在?怎么叫作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一般宗教都随便使用“外道”这个名辞,譬如,我信佛教,你不信佛教,你是外道;我信天主教,你不信我的天主教,你是外道;我信某某道而你不信,你就是外道,这些都是乱讲。这个外道与世间法一样,都是由“我见”而起。不合于我的就是外道,这种见解属于见取见,是下列五见之一;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见”就是观念,凡夫受这些观念缠缚而不能得解脱,不能证得菩提。
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了解,凡是没有真正明心见性以前,没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前,一切修行、一切道理,一切作为,严格说起来都只是加行,仍然在外道境界中。只有真正证得菩提,明心见性以后,才能解脱一切魔境,解脱一切烦恼。
《药师经的济世观》
---------
假如有些人虽然一心一意寻找明师,但是,一个凡夫哪能知道谁是明师呢?佛经上说:得了法眼净的人才能分辨哪位是善知识。法眼就是择法之眼,选择正法的眼睛,这个眼睛当然不是指肉眼,而是智慧之眼,中国有句话叫作“慧眼识英雄”,也是这个道理。假如自己没有择法之眼,碰到了见解不正确的人,就被引到歪路上去,无法得到正悟,这样叫作“外道种性”。什么是外道呢?心外求法叫作外道,这个观念要把握住,道不是指佛教以外的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即使是佛教徒,你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圆觉经略说》
---------
心外求法叫外道,道在你自己心里,不在上帝、不在佛、不在境界上气脉上,气功咒语都不是。
佛在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你可不要轻视外道,外道都很讲究做功夫,都真实吃素,都戒饮酒,他们的行持可能比你自称佛弟子的还要彻底。外道修持最高可以往生无色界天,超过了色界天,很了不起哟!但是外道是靠修持造作,一旦不修持造作,就会退转,照样在六道中轮回。真正佛法一悟千悟,永不退失。大乘菩萨到了第八地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说一受不退。
心要绝对干净了,佛境界就现前。你说自己的心很清净了,祈求能见到佛,只此一念,你的心已经不干净了。净土法门也就是这个净。我们修持真做到持心于净,做到一念不生时,不是压制,不是勉强,既不思恶也不思善,此心本净,既不看有也不看无,也不观空。到了这样的净心来观佛,无处不让你欢欣,世尊就在你眼前,眼前都太远了,应该说佛就在你心中,净心就是佛。懂了这个,才晓得佛永远具神通的能力,不是一切外道所共有的。
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你是学佛的,你在净心上面动了一念,另求一个效果,求一个法,不是增就是减。你想空掉的一念,就是减法;你想见佛看光,那就是增法。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才是净心。假使做不到净心,就与佛境界不相应。不论是增是减,是垢是净,是生是灭,都是心外求法,就不对了。所以真正佛法只有一个,就是净心,也就是净土。再进一步,连这一个名称都没有了,有一个心,有一个清净,有一个净土,有一个清净境界现前,都不是了。要在这个地方懂了,才懂了大乘佛法。
*****
“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叫外道。把自己那个法门自己那个观念,抓得牢牢的,念个什么神秘的咒子,可是病还照样生。现在很多人把一些西藏喇嘛当神。我在西藏时他们都对我说,大乘根器都在你们汉地。东方国土的人要往生西方,不晓得西方国土的人要往生哪一方?现在这些人一看到喇嘛,哟!活佛来了!净土有什么了不起,阿弥陀佛我都会念。我说你就是不会念!阿弥陀佛就是大密宗,你就是不懂!你有这些观念,你就是外道,心外求法,把自己的观点抓得牢牢的,把菩萨也抓得牢牢的。菩萨看一切外道魔法都可以解脱,没有哪个法门他不会的,所以他作菩萨。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爱好不同,佛菩萨开的是百货公司,你要买啥他就卖啥,反正把你的生死了了,菩萨的目的就达到了。
*****
什么是魔外道?你们不要随便说人家是魔外道,魔外道也是要度的,好人要度,坏人更要度。真悟道了就懂得,没有什么叫魔外道的,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我们学佛的人,自己还是在心外求法,那我们也是外道。魔是心魔,大珠禅师说得好,“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或起不起是烦恼魔。”诸魔外道都是自心,是自己捣鬼,哪有真魔外道?其实经文也告诉你了,贪著者就是诸魔外道。一切不贪着才是究竟。你说自己学佛,已经放下了,不贪了,真的吗?你贪着清净不是贪吗?所以佛在《楞严经》中,把声闻缘觉都骂成是外道,因为贪着个空。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注重后天生理的变化,那就要走道家或密宗的路子,先把这四大之身调整好,留形住世,长生不老,这是“命”的事。而悟道,明心见性,则是“性”,是形而上的事。学问修道,讲究修行,如果个性没有一点改变,而说自己悟了道,顶多是懂了道理,却没有用处。性功是要在行为上,不自知的,自然而然的,表现出与前不同的心性。所以君子在这一方面,不谈“命”,而讲“性”,明心见性之后,要见诸行。所以禅宗的沩山禅师告诉仰山说,“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就是讲“性”,只要在见地、见解上清楚,依此修道,就是修性。
后人解释这两句话,说禅宗的行为,可以吊儿郎当,只要有见地就行,这是曲解。实际上,如果真正有了正见,明心见性以后,心理自然会有所改变,行为(行履)也自然会变。假使行为习气没有好转,就足证见地不清,所以才没有进步。命功是由“修为”来的,所以佛家要修戒定慧,离不开四禅八定;性功不走修定的路子,而要“般若”成就、“识见”透彻。所以中国后来的道家,主张性命双修,只修性不修命就没有定功,要定功修到气脉都起了变化才行;但只是气脉起了变化,乃至做到出阴神、出阳神,如果心性的法门不通,也不行,也还属于“心外求法”的外道。所以修“命”到了这个出阴神、出阳神的地步,要赶快转向,把形而上的“性”理参透。
《孟子与尽心篇》
---------
许多年轻同学所谓求道的,都犯这两重错误,以有所求之心求清净无为之果,这是背道而驰。如果有求就有得的,那是邪道,而道是要自己心中一无所求,清净无为到极点,因为道就在清净无为中。所以佛家的《金刚经》教人无所求,无所住,就是这个道理。如有所求,像做生意一样,求财就得财,要命就得命吗?人家不一定把命给你。尤其是道,认为财与命还是“有为法”,不是无为之道。换一句话说,道不是向外面求来的啊!是一个人自己内在本来的,道是要从自己里头找出来的,如想向外求就错了。
所以佛家常讲“外道”,什么叫做“外道”呢?佛家、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认为与自己不同的宗教叫做“外道”,认为你的理论与我不同,你就是“外道”、“魔道”。由佛法看来只觉得这是好笑的。佛家所说的“外道”,是指向心外去求法的就是“外道”。因为“道”就在你自己那里。为什么不相信自己?道无所不在啊!处处皆在,充满在这个宇宙之间,你反而拼命去求,这不是道了。同样的道理,天下的真理只有一个,到达的方法不同,如果有两个真理的话,那就不是真理。所以,佛家说“不二法门”,真理没有两样,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你不要被骗了。所以,“道”不可以求得,不是向外求的,个个有道,你自己悟去。
《老子他说》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