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几乎很少和同学们的聚会了。
一来:自己确实太忙了,没时间也没心思参加。
二来:是因为不想在一起拼酒,太没意义了,既误事,又伤身,还不安全。
那有人就会反驳我说:“再忙难道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吗?别人拼酒你别参与就好了啦”。当然,说自己太忙可能是借口,但是都喝酒,就你不喝酒,这个真难做到。为什么呢?
那就是“劝酒文化”。中国的劝酒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让你在这个氛围中欲罢不能。劝酒的人的执行力真是太变态了,为了劝你喝口酒,各种手段,各种套路招招用尽,甚至引经据典来说服你。
当然,我也曾是这个劝酒队伍中的人,所以十分有发言权,只是我醒悟得比较早,发现喝酒这条路是没有前途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成功人士是因为会喝酒才成功的,还有,拼酒这是个博弈是个“负和博弈”,就和打仗一样,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喝赢了不但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价值外,还把自己搞得醉醺醺的,何苦呢?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发现劝酒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你认为劝我喝酒是看得起我,是给我面子。其实站在我的角度,未必是这样,可能我觉得你在害我。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梳理一下,
问:劝我喝酒的结果是什么呢?
答:那就是醉。
问:醉了之后会怎样呢?
答:轻则面红耳赤,大呼小叫;重则呕吐发疯;甚至酒精中毒导致就医住院。
好处呢?
答:实在没有。
所以,劝我喝酒是看得起我,是对我好,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难怪以前同学聚会,很多人找借口不参加,原来是这样,几个喝酒厉害的,坐在一起形成了拼酒的酒文化,见人就喝,导致能喝的怕醉不敢来;不喝酒的也不敢来,怕因为喝不了酒而被喷,所以,喝与不喝都难做,所以,理性策略就是不参加更好。
其实我们都,违背了聚会的初衷,我们在一起聚会的目的是大家联络感情,而不是小部分人表现和自嗨的场合。
今天又在微信群里接到通知,说聚一下,于是习惯性的想拒绝,可是转念一想,太久没和同学们聚一下了,老是这样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再者也想和他们见见面,聊聊天。于是冒着被喷的风险,试探性的回复了一条信息:“可以不喝酒吗”?结果在群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经过好几回合的博弈,最后大致达成这样的结果,酒还是要喝,但是可以少喝一点,每人喝两瓶啤酒就好了,喝完了两瓶任务的,可以选择继续喝,也可以选择不继续喝了,能者多劳,自己把握。结果这次聚会非常开心,非常和谐,并且一致认为下次还要沿用这种办法,多多聚会。
所以,真正为我好,应该是我认为好才是好,而不是强加的你认为好才是好,这种感觉就“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其实,企业管理中,也是一个道理,设计开发自己的产品时,也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换位思考,做好市场调查,看看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然后迎合用户的需求,设计开发产品。客户认可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