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的图书馆也终于对我们开放了,我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把之前借的书还了去,然后又在一楼的藏书馆里流连忘返。
太多书是我还没看过甚至都不知道的了,我也不想刻意地去寻找谁的书看,就看眼缘找了。
这不,一下就看到了一本书名叫《听来的故事》,是林徽因选编的小说集,想当初我还用了这几个字写了几篇日更呢!也还真是缘分。
我有个习惯,拿到一本书不会立马就打开里面的内容去看,而是从封面慢慢看起,会把前言,题记和目录等都看一遍,之后再去看里面的内容。
突然发现这种感觉不就是像刚认识一个人一样吗?不管怎样,你都得先是知道他眼睛长啥样,鼻子长啥样,嘴巴长啥样,然后才进一步和他交流沟通吧!总不能一开始也不认真看仔细,就问人家,你的心是啥样的吧哈哈哈。冷笑话,大家不要在意。
回到题目上来,林徽因的题记还蛮让我赞同的,我是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她写的题记,才往后看的。
一个生活丰富者不在于客观地见过若干事物,而在于能主观地激发很复杂、很不同的情感,能够同情于人性的许多方面。
之所以非常赞同她这句话,也是因为我发现生活中一些人虽然客观上去过了很多地方,比如林徽因说的“如做过学徒,又拉过洋车,去过甘肃又走过云南…”
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却在客观的观察力与主观的感受力同时的锐利敏捷,能多面地明了及尝味所见、所听所遇,以及种种不同的情景;还得领会到人在生活上互相的关系与牵连、固定的与偶然的中间所起的戏剧式的变化;最后更得有自己特殊的看法及思想,信仰或哲学。”
难怪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要读很多很多的书,才会慢慢形成更多的思考,去行万里路,也同样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思考。读书,行走,思考,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
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呐!
2021-10-23 09: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