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欢乐的童年,在红红的福字里,在震耳的鞭炮里,在浓浓的年味里。
童年的春节总是欢乐的,有太多好吃的,有太多好玩的,还有不少的压岁钱。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这一天每家每户会买一些芝麻糖(用玉米加工成的条状物,外面撒上一层芝麻)来纪念灶王爷。传说灶王爷尝到了甜头,上天庭向玉帝汇报这一年的情况的时候就报喜不报忧,只说好的,不说坏的。也有说灶王爷贪吃了糖,被粘住了牙齿,就没有办法向玉帝说坏话了。
总之,用糖来供奉灶王爷,就是图个吉利。把糖放在灶王爷的前面,点上一炷香,供奉四五分钟,有讲究的家庭主妇,还会虔诚的跪在灶王爷前,低声的祈福,祈求平安,然后把旧的灶王爷从纸板上小心的揭下来,放到大院了,烧掉,就算是灶王爷升天去汇报了。最后把新买的灶王爷,用浆糊贴到原来的纸板上,放在灶台上,祭灶王的仪式就算完成了。一般灶台上,灶王爷的神位下,还有一个香炉,专门用来上香用的。小时候,爷爷家的灶王爷左膀右臂必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叩首一叩首,下联是炉香一炉香,横批一叩首。童年的我很虔诚,也觉得很好玩。
腊月二十三一过,就有了年的味道了。家家户户陆陆续续开始大扫除,把角角落落一年的灰尘都打扫的一尘不染,为新的一年能有个好心情,好开端,好运气。腊月二十五六,每家每户开始忙着贴贴春联,做很多好吃的。这里有一个说法,农历春节之前要做很多好吃的备着,春节一过,就不用干活了,只等着吃和玩。庄稼人一年都难得清闲,趁着春节,趁着季节的清闲,好好的犒劳自己。
平日里的烦恼,平日里的矛盾,春节里都可以放一放,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年轻人平日里外出打工,难得一见,过年了,再远再难都是要回来的。叙叙旧,聊聊天,打打牌,联络下感情,尽情的吃,尽情的喝,尽情的玩,只要快乐就好。毕竟忙了一年的农活,算是庄稼人自己给自己放的小长假,给自己发放一年的福利。其实最快乐的还是小孩子们,发疯一样的乱跑,乱喊,乱叫,哭也是酣畅淋漓的哭,笑真是痛痛快快的笑。不像平日的成人,默默的哭泣虚伪的笑。
过年最主要的传统饮食就是饺子。饺子最主要的肉馅儿是猪肉的,也有羊肉牛肉的等等,配上大葱,也有配白菜韭菜的等等不一而足。就拿猪肉大葱馅儿的饺子来说,把猪肉和大葱洗净剁碎,铁锅放油加热,把剁好的馅儿放入锅中,加调料搅拌,四五分钟把馅儿盛出。这一锅馅儿,一户人家一个春节的饺子就全有了,啥时候要吃,和面擀皮包馅儿,很是方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