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两百三十四天
一
前两天看到一篇关于大学选专业的文章,其中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大多数人选专业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选专业当成找工作了。
找工作,是人们想要在匹配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尽量找到薪水高、发展好的公司,就像投资里面买现货;而大学选专业,其实是为了增加自己未来人生的机会,买的是期货。
现今社会变化太快,前几年还很热门的专业,可能等你毕业了,这个行业就开始走下坡路;而一些现在很热门的工作,在你上大学前可能根本都不存在,或者那时候被你所看不起。
大部分人在大学里读的专业知识,可能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有三分之一过时,工作几年后,又被淘汰了一半。那么,在变化这么快的社会,应该如何挑专业呢?
二
吴军老师在“硅谷来信”提出一个观点:本科阶段,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适应面比较广的“高势能”专业。
所谓适应面广,就是那些不太会过时的专业,哪些专业不会过时呢?就是那些基础学科,例如数学、中文、经济学等。
而高势能的概念,就是那些比较难学,但又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的学科,比如你读计算机,你的基础学科就是数学。
这个观点其实和大部分的直觉是相反的,学数学和中文?那以后岂不是只能搞学术研究?只能去当老师了?
实际上,有这种想法的,就是犯了文章最开头提到的那个错误,将选专业当成了找工作。
当我们踏上工作岗位几年后,回过头来看,几乎只有很小比例的人,从事了当年大学所读专业相关的工作。
三
或许有人会说,上大学是工作的敲门砖啊,没有好的专业和文凭,第一份工作都找不到,还怎么活下去啊?
确实,在过去,很多人的家庭条件一般,需要毕业后尽快找一份工资高的工作,为家里分忧。
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这种情况其实正在逐渐变化中,中国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将要上大学的孩子,基本都是00后了。而这部分00后,很多都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也不错,根本不需要在大学毕业后马上赚钱来贴补家用,这时候,选择什么专业,其实考验的就是家长们的耐心和眼界。
家庭环境其实是影响孩子大学选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家长们耐心不够,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赶紧去找工作,或者尽快出人头地,好让自己感觉脸上有光,这时候,他们一般就会建议孩子学技能性比较强的专业,例如会计、市场营销等等;
而那些比较有耐心,眼界又看的比较远的家长,就不会那么着急,他们会建议自己的孩子学一些基础性比较强的专业,例如数学、哲学等等,因为他们对短期的变现不感兴趣。基础性的专业虽然投入大、见效慢,但是能够扩展知识面、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为今后的继续深造或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科阶段,其实就是一个养成系统学习的习惯,你要获得的并不是某一个学科的具体知识,而是要培养一种能够快速学习任何领域的学习能力,方便自己根据时代变化,发现适合自己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