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微雨,起床时依旧很困,想着如果是周末就可以多睡会,多幸福。每个周末起得很晚,甚至睡一上午的时候,也没有感到真切的幸福,反倒觉得大把时间过去了,愧对了日子。
时间何其宝贵?懒惰的人更明白它的价值,如我一样懒惰多年的人一定感触更深。把它比作金子确不为过,它流过后,所在地理位置已变,所处社会环境已变,自己做的事情已变,自己的样子也变了。
细数自己做过的事,却觉没有什么是能拿出来结做前半生,发启后半生的。那些当时当作快乐的日子,想来也并不快乐,一场虚幻,倏忽没了。
这世上确实有一些人把时间运用得妙极,做了一大把的事,于压力下从容应对,条明理晰,事情做好了,又得了潇洒安闲享受,悠悠然如仙人。此等人物确不是一般人,怎样的方式使他们做到的,此心经为万人所求,却未有甚众得其法。
能做成很多事情的人都是狠角色。狠角色首先要做的不是挥刀砍向众人,以红眼与喊杀声吓人,以立威名。而是挥刀对自己狠,虽非挥刀自宫,却也是克制自己,不慵懒,不慢行,不八卦,做于己于未来有益的事。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读书人称其为“修身”。
冯唐一年没有周末,每周工作80个小时,休假时写作、读书,练书法。罗振宇创业开始几年,每天6点半之前准时发一条恰好60秒的语音,从未旷工。吴晓波早年坚持写专栏,每年写一本书,时间很多用于工作与写作,觉得去看一场电影也是浪费时间。
向远看,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总在书中故事中得知圣人、学问家、贤臣谋士。通常认为,他们天生如此,像是文曲星下凡,一下就有了超人能力,扭转乾坤,学盖后世,故去后享千年香火。
想想,是不是那么简单呢?孔子出生时是不是也不懂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呢?白居易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要先学习走路和说话,再学作诗呢?司马光小时候是不是也不认识字,也不懂历史呢?他们也是从孩子长成大人,不断去学习的,通过用很多时间学习和实践,取得成就,改变当时状态,改变时代,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的。
他们是怎么管理自己的?孔子学习坚持了一生的勤奋,编纂《春秋》,修订《六经》都是需要花时间的,不勤奋怎么能做完呢?怎么能有教育、美学、政治、经济等那么全面的思想留给后人呢?
他到晚年还在勤学周易,说活得更长就能把易完全掌握了,也留下了韦编三绝的成语和故事,他的勤奋是不能被忽略的。
白居易作为李白、杜甫之后的诗王,我们小时候就知道他了,因为背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后来又知道了最长的唐诗《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他要不是从小到大刻苦学习,也是不能考中进士,并写下那么多不朽诗句的。
他二十岁后,白天学做赋,晚上读书,学习写诗,没有多少时间睡眠休息。学习累得口舌生疮,手和肘出茧,熬夜熬得眼睛里出小挂珠样东西,视力都不好了。没有这样的时间投入,他是不会成为唐朝牛闪闪的大诗人的。
小时候就知道了司马光砸缸,后来又知道《资治通鉴》,那时候怎么也没把这两个人联系在一起。再看司马光生平,发现他是十分刻苦勤奋之人,《资治通鉴》共二百九十四卷,从初定体例到删削定稿,都是他亲自动笔。
写成时他已经视力很不好,牙齿快掉光了。他曾发明警枕,让自己不睡懒觉,早起学习,自发明警枕,直用到晚年。没有这样的投入,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么一位政治家、历史学家了。
人的成就是怎么造成的?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天分,而真相却并不是这样。成就大多是靠勤奋、努力、对自己狠造就的。
人生来皆赤条条,所知不多,之后人和人逐渐有了差别,很大的一个区分因素,就是学习多与学习少。人生短暂,时间有限,有成就者多是与时间赛跑,对自己严厉,不让自己懈怠,懈怠了就挥刀砍自己的狠人。
人生确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过很平常的日子,也可以选择做有成就的人,只是两种人都不可避免地被生活挑战。
前者被动地接受种种小无奈,悲欢离合,自我调节;后者迎着挑战前进,预先准备,解决问题,顶着更大的压力,创造更大的成果,成为影响社会的力量。
想成为后一种人,就没什么可说,对自己狠是必然选择。有人说学习是反人性的,对后一种人则不是反人性,而是顺应人性和社会性的。一个连自己都管不了的人,如何成事,如何影响别人?一个不克己求知的人,用何武器立于人间,走在前面,以功业开先河?
时间如金,习得为武器,对自己狠乃该长有之方式与态度。唯此,无论天分有几,也不至于悔过愧疚了。而且,要相信,上天定会馈你。
上一个假期,录制《孙洛和你聊奇葩诗歌》第二期节目至凌晨两点半,少见地对自己狠一次。讲冯唐想讲的内容太多,选择困难,重录多次。本周五推出,希望你听。千聊App或千聊公众号“正在直播”、蜻蜓FM、喜马拉雅、荔枝微课,搜索《孙洛和你聊奇葩诗歌》或点此链接,可听节目。
千聊限时免费,扫码听课,关注“孙洛直播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