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孤独症日”,偶然看到了《26年,63封家书里的“孤独” 》,久未触动的心弦在看完故事的那一刻,久久不能平静。有多久没有看到这么动人的故事了,有时候感觉心脏已经被日复一日的琐碎稀释了。
当年看《海洋天堂》的时候,天真的以为剧中的自闭症少年在父亲努力下,会有一个见到星光的未来。结局是开放式的,每一个观影者都有一份美好的期冀。现实是残酷的,《26年,63封家书里的“孤独” 》主人公漆小明,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生活在敬老院,十年来无人探望。如果没有小明父亲漆黔生写给哥哥漆畹生的63封家书,如果小明的大伯不是一个还算有身份地位的人物,如果不是大伯价值千万的遗赠,也许小明在那座北京郊区的养老院,会继续无声无息的度过余生。因为这么多的反差,有了这个引爆点,小明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孤独症人群的未来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看完这个故事,我是很感慨的。
一是看客冷漠,保持温暖。小明的父亲在外人眼中是自闭的,甚至被误会到小明的下场是父亲的控制所致。但从书信看来,小明的父亲是充满文艺气息的,他热爱音乐诗歌,面对文革、丧偶、幼子患病等人生重大挫折,他是坚强的,更是不容易的。当时,若有人冲破偏见,给予一点点关怀,会不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丁点“星光”。人啊,最忌讳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二是世事变迁,把握当下。有种说法,为什么从出生开始,我们一步不落,甚至每一步都走在前面,人生走到这个时候,感觉落后周围人那么多?有种理性的声音告诉你,你们的差距有父辈、祖辈的努力在里面。这个故事,一个人的人生、一个家庭的际遇,在时代的洪流、人生的无常中,是多么的脆弱!漆氏兄弟来自江西的大家族,两人都是建国初期的大学生,哥哥毕业于北大,弟弟在数学领域颇有建树,但最终的结局呢?从结果看,人家会唏嘘这种反差,但从他们自身看,也许他们在自己面对的人生境遇下,一直在最自己认为最正确、最好的选择。比如,哥哥一直把侄子的周岁照放在书桌上,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把上千万的遗产留给这个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侄子。
三是岁月悠长,做好记录。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透过这个温情的故事,没想到能这么深刻的体会到“家书”的价值。通过书信传递人类最质朴、深刻的感情,好似完成了一场跨时空的接力!从个体来说,爱心志愿者们、孤独症家庭接过小明父亲的努力,开始帮助小明,希望可以提升其生活品质。从社会来说,这件事让更多的人关注孤独症群里,关注成年孤独症人群的未来,希望可以尝试建立照护体系。
明天就是清明节假期了,窗外花红柳绿、万物生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把“世界孤独症日”定在了今天。
写在最后的YY:我要加油,做一个可以给别人带来光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网友评论